虽然车辆在逐渐增多,但感觉开车比以前要顺畅的多。最近我发现,机动车礼让斑马线的现象尤其多了,基本不见行人横穿马路和闯红灯,全民文明交通意识有了大幅提高。
最近,市民刘女士对于大连的城市交通有了新发现,而这份“发现”,也出现在众多大连市民的眼中。
文明礼让安全出行已成滨城新风尚
年初至今,治理缓堵拥堵路街55条,调整优化信号灯141处,设置隔离护栏40余公里,施划停车泊位6000余个,道路整体通行效率提升8%,机动车礼让行人、行人文明安全过马路意识明显增强,道路交通事故与去年同比下降10.31%。
着力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社会关切,紧盯行车难、停车难、交通拥堵三大“城市病”,综合运用调流手段,逐步治堵缓堵疏堵,着力提升路网资源利用率。
借助民智民力,发挥科技优势,交警部门通过面向社会开展“我为大连交通献良策”活动,广泛征集群众关于道路交通的意见建议,以“分秒必争”模式对全市交通信号灯进行调优处理,将东北路出市方向原有的三车道改为四车道,并对椒金山隧道采取限行措施,把影响医大一院交通通行的周边道路沈阳路、珠江路进行重新规划调整,对全市道路标志、标牌、标线进行重新论证施划设立,在不占用盲道和保证行人有路可走的情况下尽可能把可用之地施划成停车泊位。
同时,根据道路通行乘载情况,将部分道路改为单行路或3+和2+合成道路,让道路资源利用最大化,有效提高了道路整体通行效率。
强力规范文明交通秩序
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注重民生难题,交警部门紧紧围绕129个主要交通路口、226条主次干道和8条商业大街及农贸市场,以“治乱、治堵、治患”为重点,全市公安机关组织开展“全警上路管交通”行动,全力打击乱停车、乱挂牌、乱骑乘、乱抢行、乱拉载、酒驾毒驾、超员超载、改装改型、闯红灯、乱穿马路、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逆行、强行并道和“两客一危一货”、“营转非”客车、校车、农村面包车、重型挂车等重点车辆的违法行为,制定出台交通违法群众举报有奖措施,充分利用支队、大队两级指挥调度的视频监控抓拍系统,对机动车不礼让行人和行人斜穿马路等不文明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实时抓拍并曝光,联合相关部门对非法经营的“黑停车场”和在道路两边私圈、私划、私设、私占道路资源的行为开展集中整治,有力震慑了交通违法,规范了文明交通秩序。
竭力巩固文明交通成果
坚持“人民交通为人民,人民交通人民管”的思想,交警部门会同市文明办制定出台“大连市民文明交通十大公约”,制作成动漫视频短片在大连电视台各频道及全市公共场所LED屏进行每天滚动播放,并向全市人民发出“文明安全出行”倡议,广泛借助社会力量组织招募4000余名志愿者走上街头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宣传,大力提倡“开文明车,走文明路,做文明人”活动,同时,采取支队、大队、中队、民警“四级包保责任制”,与辖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道路两侧的商家店铺对接,面对面和点对点地开展文明交通宣传提示提醒,文明交通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合力氛围基本形成。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长刘杰介绍:
作为路面的主力军,管理好城市交通是交警义不容辞的责任,提升大连城市颜值是交警责无旁贷的使命。交警部门开启作战模式,举全警之力,集全警之智,出重拳治理,目的就是以主人翁的责任情怀,努力营造安全有序、绿色畅通、文明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努力提升广大市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