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面子、讲排场等一些饮食陋习也导致“舌尖上的浪费”频频发生。近年来,大连市持续推进“光盘行动”,大多数餐饮企业、职工食堂也倡导节约反对浪费,勤俭节约、杜绝浪费的理念正逐渐变成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但效果还有待提高——浪费饭菜现象仍存在,“必剩客”依然不少。
很多餐厅设置“光盘”标语
8月16日中午,记者到位于华南广场亿合城的一家餐厅内走访,入口处设有“践行光盘行动,拒绝餐饮浪费”横幅,“一起光盘族,一起开口俏”、“我为‘光盘’代言”、“我是光盘族,对浪费say‘NO’”、“光盘行动,从我做起”……店内由餐厅自行设计的个性化文明标语随处可见,比起生硬的宣传,这样有趣的标语往往更能让人印象深刻。有消费者表示,个性化文明就餐宣传标语,为“光盘行动”增添了更多的“温度”。
在西安路某商场一家火锅店内,记者看到店内张贴了“节约用餐”提示;而在中山区朝阳街一家餐馆内,醒目处悬挂着“不剩菜不剩饭”的标语海报。
记者走访发现,目前我市很多餐饮单位纷纷在店内张贴了不同形式的宣传标语,让“光盘”理念在潜移默化中走进市民的心中。
餐厅推出小份菜和半份菜
在位于中南路的一家火锅店内,记者在菜单上看到,消费者可以有大份和小份的选择。“客人想选择多种类菜品,如果全都是大份的肯定吃不了,有了小份,客人选择菜品的种类增加,而且不会造成浪费。”工作人员刘先生说。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很多餐厅都推出了小份菜、半份菜、一人餐等产品,点菜数量按用餐人数推荐。按需点餐、按量点餐正逐渐成为一个被市民认可的生活理念。
点菜多会提醒“量力而行”
“我家菜量挺大的,六个菜足够你们几个人吃了。”8月14日17时许,在二七广场一家中餐厅内,服务员小张及时提醒消费者“量力而行”。小张说,为响应“光盘行动”,餐厅在原有的基础上推出了大小份菜肴,鱼虾可以按条数、重量来选,点餐时也会提醒客人,以此来减少浪费。记者发现,该餐厅只有一桌客人的剩菜比较多一点,没有做到光盘。“绝大多数食客很理性,都会打包,偶尔会有年轻人因为好面子拒绝打包。”小张说。
记者走访发现,目前餐厅服务员在客人点菜时都会提醒客人控制点菜量,以免造成浪费。一名经营饭店多年的老板告诉记者,现在饭店进行员工培训,根据经验建议客人点菜数量和主动打包是必不可少的培训内容。
“吃光有礼”鼓励食客“光盘”
近日,沙河口区莲花山社区联合辖区餐饮企业开展“倡导绿色生活反对铺张浪费文明用餐光盘行动”主题活动。当食客在莲花山社区辖区内一些饭店、酒店点菜时,服务员会帮忙“把关”,劝说不要点多,以免浪费。就餐完毕,食客打包带走不浪费还会获得一份小礼品。
沙河口区至诚社区辖区内一些饭店也开展了“吃光有礼”活动,消费者合理点餐后,在餐厅内吃完用餐食材,就可以获赠一份小礼品。
开展“光盘行动” 培养顾客环保节约习惯
8月12日,大连市餐饮行业协会向全市餐饮行业发出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遏制“舌尖上的浪费”的公开信,要求各餐饮企业利用店内视频、标语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工具做好“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宣传工作,并开展“光盘行动”等措施,培养顾客环保节约习惯。
餐饮行业协会要求各餐饮企业要守好消费节约的第一道关口,全力落实文明餐桌服务措施,加大各餐饮门店服务人员点菜培训,做好顾客按需点菜、按量取食,杜绝浪费的引导。同时,倡导为顾客提供打包服务,鼓励将未用完的餐食打包带走。各餐饮门店要大力推出小份菜和小吃,方便人数较少的顾客点食,避免餐饮浪费。作为餐饮从业者,要加强员工管理,坚持把节约的原则贯彻到食材采购、后厨操作和餐厅服务的各个环节,希望通过这些努力减少浪费粮食现象的发生,推动全社会形成“节约为荣,浪费可耻”的社会氛围。
8月13日,大连市商务局和大连市美食文化协会联合发起大连市餐饮服务行业关于“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倡议书,号召餐饮服务企业和大连市民将“光盘”进行到底,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企业食堂杜绝餐饮浪费各有妙招
记者了解到,为杜绝“舌尖上的浪费”,我市各大企业食堂纷纷推出妙招。比如一家企业食堂引导员工按需点餐,打餐时服务员首先询问需求量,适量打取,并设立半份餐食窗口和自助添加区,不够按需自取;而一家公司除了在食堂墙壁上醒目张贴节约用餐宣传标语外,还实行职工用餐打卡制,每天先报人数后下米,先报份数后下锅,定量、定人、定份选购食材,采取专人打饭分份,分时间段就餐。
8月12日,我市一家餐饮管理公司通过倡议书的形式,向经营片区所属的20多家企业食堂发起号召,希望能共同行动起来,从源头上杜绝餐饮浪费。而我市机关食堂也采取种种举措,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现象。
近日,旅顺口区各学校发出“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的倡议书,发动每一个家庭与孩子一起做几件节约粮食的事。同时开展“光盘行动,从我做起”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宣传栏、公众号、校园网、校园广播等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以提高学生群体的节约意识。
市民用餐理念正在发生变化
记者走访了市内多家餐厅发现,如果客人剩菜较多,服务员都会主动询问是否需要打包,虽然不少市民会将吃剩下的饭菜打包,但仍有一部分消费者都会选择直接买单离开。对于剩余菜品的处理,市民们也有不同的看法。虽然大家都认为节约是对的,但因为虚荣心作祟,或出于卫生考虑,最终还是放弃了打包的念头。
大连市餐饮行业协会秘书长高树强告诉记者,平时在就餐当中,商务宴请、求人办事、单位聚餐等客人大都不打包,而家庭聚会、朋友聚餐、婚宴、寿宴等打包的则较多。“以前婚宴浪费是普遍现象,印象中许多大鱼大肉根本没人吃,最后只得扔掉。”市内一家酒店的工作人员说,如今,婚宴打包逐渐成为宾客的自觉行动,“现在全国都在倡导‘光盘行动’,大家观念转变了,抛开虚荣心,打包带走,避免浪费。”
高树强表示,近几年,我市一直在开展“光盘行动”,随着宣传力度的不断扩大,市民也逐渐形成了节约的意识,市民的用餐理念也发生了变化。点菜不会只求数量,消费更加理性,有剩余的菜品也会主动要求打包。当然,也有一部分顾客因虚荣心作祟,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这部分人的改变还需要身边的人及环境共同影响。
餐饮“必剩客”还广泛存在
采访中记者发现,餐饮单位,甚至市民家中餐饮浪费的现象仍然存在。记者在黄河路的一家餐厅内看到,四个客人点了8道菜,买单时桌上的饭菜剩下了一半还多。“请客吃饭都是好面子,总怕客人吃不饱、吃不好,担心菜点少了不够吃,显得小气,所以点菜时总是要多点。”消费者王先生说。
一位高档饭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般商务用餐,因不用自己掏腰包,所以点菜时更不管不顾,大讲排场,“这种消费本身讲究的就是一个面子,菜品比私人请客本身档次就高,更不可能打包,因此浪费更严重。”
市内一家自助火锅的工作人员说,他们店一直提倡“吃多少拿多少”,甚至还有“浪费严重的扣钱”的规定,但依然无法阻止顾客“眼大肚子小”,“很多消费者都使劲拿,结果根本吃不完,为了不被罚款,客人临走时会将吃不完的菜品通通丢到锅里,或者用纸巾盖住吃不下的食物,结果好好的菜品最后都被倒掉了,实在可惜。”
记者了解到,有些三世同堂的家庭,人比较多,做饭的人怕大家不够吃,总会多做些,而这些剩菜剩饭却又遭人嫌弃,久而久之这浪费着实不少。此外,年轻的上班族们,早饭、午饭大多在单位食堂或餐馆吃,晚上回到家做顿饭两口子根本吃不完,等这剩饭剩菜留到第二天晚上,早已没了食欲,最后全都扔到了垃圾桶。
大连海事大学社会工作与心理系主任董震表示,倡导“光盘行动”和厉行节约,意义十分重大,“舌尖上的浪费”现象在全球普遍存在,我们国家也很严重,人们请客吃饭时习惯爱面子、讲排场的过度消费,浪费数字非常惊人,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与此同时,倡导勤俭节约,既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又对新生代有很好的教育和警示意义。
市内不少餐厅都有光盘理念宣传语,引导市民文明用餐,避免浪费。
很多家长抓住时机对孩子进行教育,以节约为荣。
用餐后打包已经成为大多数市民的共识。
在大连,“光盘行动”逐渐成为一种文明风尚。
餐饮企业和市民一起倡导文明用餐,杜绝“舌尖上的浪费”,为文明大连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