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4日,我院成功独立完成大连地区Micra无导线起搏器首例植入。本例也是东北地区独立完成的第四例无导线起搏器植入,该例植入的落地,标志着我院心内科对于常规起搏器植入困难或不适合的患者在起搏疗法上又多了一种选择。
Micra无导线起搏器作为一种创新的起搏疗法,有着它特定的适应人群:
1. 永久房性心律失常伴心动过缓。
2. 根据最新的HRS指南,如果预计起搏比例低的病窦(如窦性停搏)和房室传导阻滞 的患者也可以考虑使用。
3. 解剖和血管原因导致无法常规植入经静脉电极导线的患者。
4. 植入传统起搏器发生感染需拔除的患者。
5. 植入传统起搏器预期面临高风险的患者。
6. 患者有特殊职业需求,或对于生活质量有要求。
80岁的徐医生是房颤老患者,已经发现房颤3年余,近期她频繁出现活动后乏力心率明显变慢30-90次/分,平均心率44次/分,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的质量,活动耐量也明显下降,入住心力衰竭与结构性心脏病科刘莹主任查房后建议植入起搏器。
但是徐医生并没有做好行起搏器植入的心理准备,她对埋藏在皮下的起搏器脉冲发生器也充满了担心和顾虑。她平时喜好运动,热爱游泳,担心在植入起搏器后,在运动过程中造成起搏器移位或感染,从而不能像以前那样去游泳。然而,徐医生心动过缓的病情已严重影响她的生活质量。如果长期的心动过缓,可能会造成心功能不全。如果心脏停搏时间过长,甚至可能发生意外。
刘金秋教授得知她的顾虑,建议植入去年年底才在中国上市的美敦力公司研发的Micra无导线起搏器。该起搏器无需植入心内膜导线,也无需在胸前皮下制作囊袋放置脉冲发生器(起搏器),减少了创伤与感染风险。而且Micra无导线起搏器直接植入在心腔内,无伤疤、无切口,患者在植入后感觉不到起搏器的存在,并且极大地减少和消除了植入传统起搏器所带来的囊袋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徐医生作为医院的老职工,对这个医院充满了信任和热爱,得知她将是我们医院的第一台无导线起搏器患者,她依然选择让我们来做手术,高连君主任和刘金秋教授带领团队凭借深厚的起搏植入功底,成功地为她植入了无导线起搏器。
Micra无导线 起搏器 高连君教授(右2)和刘金秋教授(右1)在为患者进行手术
Micra无导线起搏器的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通过股静脉穿刺,将起搏器通过导管植入到心腔内部,手术时间仅有30分钟,患者术后大腿穿刺处的压力绷带6小时解除后,已下床活动,并且没有出血及其他不适。
传统起搏器是治疗心动过缓的一线手段,自该技术问世以来,就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使其重拾美好生活的信心。和传统起搏器不同,Micra创新的无导线,无囊袋设计,可以大大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相较于传统起搏器,Micra体积减小了93%,仅有维生素胶囊大小,重量仅约2g。Micra拥有超强的电池续航能力寿命超过12年,同时兼容3.0T核磁共振扫描的创新功能,可以为心脏提供持续稳定的动能。
据介绍,Micra无导线起搏器的整个手术过程时间短,植入成功率高,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也相对传统手术方式更加良好。微创手术方式也避免了传统心脏起搏器手术植入给患者带来的皮下囊袋痕迹和手术创口伤疤。
我院专家刘金秋教授介绍到:Micra无导线起搏器是国际新进的技术,也是首届进博会的明星产品,它大大改善了患者的体验。这次首例植入开启了大连地区无导线起搏的新纪元,希望这项创新技术和疗法可以快速推广和普及,让更多患者获益。
专家出诊时间
高连君 周一下午专家诊,周二上午专家诊
刘金秋 周四上午特需门诊,周五上午专家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