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连唯一的辽宁省耳鼻喉重点学科,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代表辽南地区临床、科研及教学的最高水平。学科多领域国内领先,在急难危重疾病的诊断及手术方面为大连市民做出巨大贡献。
生死竞速,游刃有余应对突发
近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汤凌浩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应对处理疑难病症,临危受命解决突发,在他们看来是再游刃有余不过的工作。他介绍了前不久发生的这样一件事。
今年9月5日,家住甘井子区泡崖地区的于师傅突然大口大口呕血,经急诊救治,于师傅的血止住了。随后,医生发现有一颗假牙挂在了他的食道壁上。因为食道壁有感染和粘连的新肉已经把假牙包裹住了,无法直接取出,如果强行取也是面临着后续很多风险。老人因患有尿毒症,高血压,冠心病,身体基础不好,手术风险很高。随后,于师傅被转院至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入院后,该医院非常重视,立即组织专家进行全院大会诊。9月11日上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汤凌浩利用食道镜手术,成功将假牙取出。老人转危为安。
此类手术风险极高,这么久的异物,容易感染,而且假牙有铁钩,食道可能穿孔,容易造成旁边动脉大血管的破溃。但应对和处理类似的突发事件,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经验丰富,高超的技术显得游刃有余。
2年前,一条消息让不少大连人震惊,一名建筑工人不慎从数米高处坠落,掉在一根竖立的钢筋上……这名工人被紧急送至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汤凌浩看到患者第一眼时,也被吓了一跳,只见一根直径在3.5厘米左右的钢筋从男子后颈部插入,前端从男子的口腔部位穿出,汤凌浩说:“患者嘴无法闭合,不断有血液冒出,而且患者已经开始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时间上已经不允许了,多一秒就多一份危险。伤员被以最快的速度推进了手术室,经过麻醉以后,医生首先把伤员的颈部切开。“把这些重要的神经血管暴露出来以后,我们用手护着动脉和静脉,然后指挥着消防官兵,一点一点的,经过口腔把这根钢筋取了出来。”汤凌浩表示。在一场场生死竞速中,汤凌浩和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团队,凭借高超的水准和专业技术力量,游刃有余应对突发,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卓越水准练就高超技术水平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汤凌浩告诉记者,这一切不是偶然,耳鼻喉科在日常人才培养方面勤下苦功,而医疗设备方面更是获得医院大力支持,激光治疗仪、手术显微镜、前庭功能检查相关设备等累计投入近千万元;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大连市政府科技奖三等奖1项。近三年我科完成及在研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两项,省部级、市级科研立项十几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十余篇。近三年主办国家级继续教育三项,多次主办国家级学术会议。
同时,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是国家硕士研究生培养及授权基地,国家住院医师培养基地,辽宁省“新生儿-婴幼儿听力障碍诊治中心”,大连市残联人工耳蜗康复项目定点医院”,中华医学会眩晕临床诊治中心”,“中丹临床眩晕研究合作中心”,是辽南地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及学术交流中心。科年门急诊量达到10万余人次,年住院人次2000名,90%为手术患者,其中头颈肿瘤年手术量约近200例,耳科手术300例,鼻科手术近1000例,完成人工耳蜗植入近百例。巨大的手术数量奠定了该科医疗技术基础,也诠释了该科的整体医疗水平。
据悉,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目前已开展的中耳炎各种根治手术及听力重建的基础上,开展聋哑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引进面神经检测仪,提高手术安全性。积极应用耳内镜手术、咽鼓管球囊扩张等新技术。同时,开展咽喉良恶性疾病的微创治疗。睡眠障碍患者的监测、诊断及治疗疗效评价,为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患者量制定手术为主的治疗计划,儿童腺样体切除术为主,成人腭咽成形术和扁桃体切除术为主,同时成立完善的随访系统,指导患者的个人护理及家庭监控。
该科目前头颈部肿瘤手术量年均近二百例,占辽南地区头颈部肿瘤手术的90%以上,完善头颈肿瘤多学科会诊(MDT)制度,肿瘤手术治疗按国际规范标准治疗。加强头颈肿瘤的基础研究,并与临床研究紧密结合。
据介绍,该科的鼻外科学:在常规鼻腔鼻窦疾病的鼻内镜微创治疗基础上,开展鼻内镜翼腭窝、眼部疾病及颅底疾病的手术治疗。其眩晕及耳鸣耳聋诊治中心,为东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眩晕诊疗中心,以眩晕诊疗、新生儿听力筛查及孕早期基因检测及耳聋耳鸣治疗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