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可直接导致水稻减产、甚至绝收,被称为“水稻的癌症”。引起稻瘟病发生的病原菌小种特别多,且容易变异,防控难度大。
省农科院水稻所利用自主鉴定克隆的稻瘟病广谱抗性新基因Pi65,育成新品种辽粳168,不打药,还抗病,味道好,又高产。如今辽梗168丰收啦。
目前,辽宁省水稻生产田陆续进入收获关键期。10月10日,优质抗病水稻新品种辽粳168现场观摩评议及测产验收会在东港市示范农场举行。在经过机械实收、脱谷、去杂、测定含水量等一系列工作后,折算最终亩产722公斤!
来自省内外的水稻专家一致认为,该品种米质优、稻瘟病抗性强、产量高、综合性状好,可作为绿色优质高效品种在我省及其它适宜稻区推广种植。
现场测产
现场,穗大饱满的辽粳168长相清秀,活秆成熟,与周围发生稻瘟病害、出现倒伏的品种形成鲜明对比。省农科院水稻所副所长郑文静表示,多亏引入了水稻抗瘟基因Pi65,在今年全省稻区稻瘟病整体发生比较严重的情况下,辽粳168“顶住了压力”,试验示范区田块均未发现稻瘟病发生。
金色稻田
稻瘟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可直接导致水稻减产、甚至绝收,被称为“水稻的‘癌症’”。引起稻瘟病发生的病原菌小种特别多,且容易变异,增加了该病害的防控难度。长久以来,各地稻瘟病防控多以化学方法为主,但易造成环境污染,抽穗时如遇连续降雨天气更会降低防治效果。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稻瘟病的危害,唯有提升水稻自身的抗病性。为此,省农科院水稻所利用自主鉴定克隆的稻瘟病广谱抗性新基因Pi65,通过常规育种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育成优质、抗病、高产的粳稻新品种辽粳168。
“不打药,还抗病,食味好。”省农科院院长隋国民表示,这个品种生育期162天,特别适合在丹东、大连、盘锦等地种植,在氮肥增施10%时仍对稻瘟病具较强抗性,可助水稻减少10-30%的产量损失,这对粮食稳产增产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目前已有12家省内外育种单位与省农科院签订引种协议,将Pi65这一基因向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