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食品安全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大连市“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活动的重要内容,是中山区重点民生工程。今年以来,在大连市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中山区严格按照《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部署,全力组织食安委各成员单位、各街道社区、基层监管部门,紧紧围绕创城工作和食品安全建设年活动等重点任务,狠抓责任落实。全区上下一心、齐抓共管、多措并举,创建工作扎实推进,食品安全形势稳定向好。
强化“党政同责”,压实工作责任
中山区委、区政府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和区长为组长的中山区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并与区食安委整合,实行党政一把手“双组长”“双主任”制,高位推动食品安全各项工作;市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后,中山区立即召开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进行传达学习,专题研究食品安全创城工作,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分别提出工作要求。建立区领导带头“包片、抓点、管线”工作机制,由区政府6位副区长分别包保6个街道,市场监管局局长、副局长分别包保全区9个市场监管所,各行业主管部门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要求,负责抓好各自主管行业领域内的食品安全工作;将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纳入重点民生工程,全区各街道、食安委成员单位全部出台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清单,进一步压实街道属地责任和各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形成统一指挥、分工明确、协调联动的工作体系。
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弱项
扎实做好市食安办第一轮督导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建立问题整改清单,共梳理街道社区问题46项、市场监管所问题19项、食品经营单位问题357项,坚持逐项对照、逐项整改、逐项销号,区食安委组织开展两轮专题督导,推动通报问题整改到位。深入开展自查自纠,通过抽调专门人员、聘请第三方力量,组成9个工作组,自今年5月份开始,对辖区各业态食品经营单位进行全覆盖排查走访,截至目前,共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6029户,其中餐饮服务业户4194户,食品流通业户1784户,食品生产企业7户,食品小作坊44户,目前自查达标率为90.21%,正在集中力量进行整改完善。针对建筑工地存在食品安全风险隐患,自8月中旬开始,区食安委牵头,联合住建、市场监管、行政执法、公安等部门对辖区所有在建工地开展了全覆盖检查,督促指导有条件的工地食堂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对无证经营的单位依法进行取缔,对工地周边无证流动食品摊贩进行严厉打击,出动执法人员470人次,执法车辆295辆次,整治期间新办证11家,立案9起,打掉非法流动摊贩170余个。
通过示范引领,提升创建品质
按照全市创建“四个一精品建设”要求,中山区结合辖区商业综合体较多、品质较高、辐射面广的特点,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创建“中山区食品安全示范商场”活动,通过企业前期自查自检,专业机构检查,社会各界评比,现有柏威年购物中心、大连商场、百年商城、友谊商城本店、家乐福中山店、大连麦凯乐总店、新玛特购物休闲广场、友好乐购八家商场通过评审验收并授予了牌匾。同时积极创建省级示范单位,精心培育1家餐饮总部、2条餐饮服务示范街、20家示范店、2家保健食品经营示范单位,巩固和深化中山区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成果,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广大食品经营业户以更高的标准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提升中山区创建工作的整体品质和层次。
完善工作机制,形成监管合力
抽调人员重新组建创建办,将现行创建标准、工作要求、监管底数印制成册,发至各街道、各相关部门、各市场监管所。实行常态化调度制度,区政府每半月调度、区食安办主任每周调度,多部门组成联合检查小组,每周抽取辖区餐饮、流通、小餐饮、小作坊四种业态各15家企业开展明察暗访,将督导检查纳入常态工作, 督促各部门将创建工作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抓好平时基础工作,实施项目化、清单化管理。组织街道食品专干和社区协管员进行线上培训和现场集中培训,督促各责任部门加强与市级对口部门对接,争取指导和支持,确保创建任务指标在最基层得到精准落实。
强化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
组织开展2020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联合市食安办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市、区领导出席活动,采取视频连线的形式同步向全市各区市县直播,宣传周期间,全区共开展户外现场宣传活动14场次,设置宣传板75块,发放宣传资料近2万余份,悬挂条幅20余条。同时借鉴文明城创建的经验,统筹全区宣传力量开展集中宣传,开展食品安全“四进”活动,走进31个社区开展宣传活动、走进食品经营企业140家、走进商超9家,利用商超、饭店、学校、医院等场所的大众宣传平台、LED屏幕滚动播放创建宣传标语;在政府机关、行政服务中心、街道社区对外公开的LED屏幕滚动播放食品安全常识,掀起了食品安全和创城工作新的宣传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