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连市民郝女士而言,10.5万元是她的“救命钱”。而在她14岁的女儿小娜(化名)手中,这笔救命钱还不够她玩八天手机游戏——十一长假期间,小娜偷用母亲的手机,先后刷了10.5万元用于充值手机游戏。而郝女士发现后多方寻找游戏充值平台希望退费,却屡遇难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市此前已经发生多起类似事件。“支付一瞬间,退款难登天”是家长们的共同感受。尤其是受疫情影响,近期未成年人过度虚拟消费事件爆发式增长,家长们找游戏平台退款维权的难题如何破解,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388元、88元、288元...类似的转账记录,每隔1分钟就是一次。最密集的时候,一个多小时内就转账六七千元。所有的收款对象,都是一家手机游戏运营公司。从10月1日到10月8日,国庆假期八天时间里,两部手机上的转账款总额,高达10.5万元。
看着长长的转款记录,大连市民郝女士一脸无奈。她说,这些都是女儿小娜在国庆假期期间偷偷从自己账户里刷走,用来玩一款手机游戏的。
14岁的小娜目前在我市一所初中读书。郝女士说,女儿平时沉迷手机游戏。自己为此还多次严厉批评过女儿。今年十一假期前,郝女士曾经摔过女儿的手机。
生气归生气,但十一期间,郝女士还不得不把自己的手机给女儿使用。“孩子现在要上网课、要学习课程,都离不开手机APP。”郝女士说,正是利用这个机会,小娜重新投入了游戏战场的“鏖战”之中。
“我平时不太登录自己的支付宝账户。10月8日晚上,我用自己的手机付款购物,结果发现支付宝、微信等网络账户里的10万多元存款不见踪影!”郝女士说,震惊之下自己喊来了女儿小娜,再三盘问之后她才得知,自己的钱都被小娜充值玩游戏了。
记者了解到,从10月1日到8日,八天时间里小娜给同一款手机游戏充值,此外还转账给游戏中的一名网友转账1万余元,让对方帮忙充值。所有充值记录合计高达10.5万元。为了不让妈妈发现,小娜悄悄删除掉了所有转账记录。这才瞒过了八天。
这10.5万元本来是郝女士的“救命钱”。
原来,郝女士是位单亲母亲。离异之后她和女儿相依为命。2019年年初,她被检查出患有肺癌。此后她所在单位和爱心人士为她多次募捐,还申请了大病补助。“这10多万元就是大病补助和捐款。也是我用来治病救命的。”郝女士说,这些钱被女儿花费一空,自己一时间感觉“天塌了”。
郝女士认为,女儿小娜14周岁,还是未成年人。“我咨询了律师,孩子是没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那么她私自刷了我的账户进行游戏充值,游戏平台应该退款。”郝女士说。然而在她多方维权过程中,却屡屡碰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小娜的充值最终充进了运营该款游戏的武汉一家网络科技公司。这家公司表示,如果郝女士可以提供充值者并非成年人的相关证据,可以退款。但是也只能退还全部充值款的70%。另外30%是被收取的流量分成。
经过多方协调努力,目前郝女士还未得到游戏公司全额退款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