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试点建设个性化安全体验教室
强化家校合作
建立周末和节假日等重点时段安全提醒制度
……
有效推进安全宣传“进学校”
结合我市教育系统实际
大连市教育局 大连市应急管理局
联合印发
《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校园安全教育机制的实施意见》
详情如下
大连市教育局 大连市应急管理局
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
校园安全教育机制的实施意见
(大教发〔2020〕45号)
各区市县(先导区)教育行政部门、应急管理部门,局属各学校、各民办高中:
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安全宣传“五进”构建全市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群防群控宣传教育体系的指导意见》(大安委〔2020〕4号)精神,有效推进安全宣传“进学校”,结合我市教育系统实际,就进一步完善中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校园安全教育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发挥课堂教育主阵地作用。
落实好中小学每学期开展安全教育的课时要求,传播安全知识,培养安全习惯,提升安全能力。
学校要把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融合,开足开好安全教育课程,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了解掌握保障安全的方法技能,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幼儿园在一日活动中渗透安全教育常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国家课程的学科教学、地方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中安排;高中阶段学校融入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二、丰富校园安全教育形式载体。
落实《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要求,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教育、网络教育、家校共育等教育形式,将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着力提高学校安全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结合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开学第一课、5·12防灾减灾日、11·9消防宣传日、12·2交通安全日、安全生产月等活动载体,积极组织安全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强化安全意识,营造教育氛围。
三、建设安全体验教室。
扎实推动普及推广青少年安全教育实训工作,在全市所有中小学校园内创设“安全知识角”的基础上,探索推进区域公共安全教育体验中心(科技、劳技中心)及学校公共安全教育体验教室建设,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试点建设个性化安全体验教室,2021年6月底前每个区市县、先导区建成5-8所。
四、广泛开展安全专题教育。
学校要根据学生群体和年龄特点,突出教育重点、突出放假前和开学后等重点时段,扎实开展预防溺水、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预防拥挤踩踏、食品卫生安全、防灾减灾、毒品预防、校园欺凌、防性侵、危险化学品安全等安全专题教育。
五、重视加强生命教育。
各中小学校要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的育人功能,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
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烦恼与困惑,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学校要通过生命安全教育予以引导,帮助他们正确处理“生命与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的关系,提高抗挫折能力,形成健康人格。
六、切实加强预防欺凌教育。
要将安全教育与法治教育有机融合,把尊重生命、保障权利、尊重差异的意识和基本安全常识从小根植在中小学生和幼儿心中,引导学生知晓法律边界与行为底线,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不断强化法律和规则意识。
要通过每学期开学时集中开展教育、学期中在道德与法治等课程中专门设置教学模块等方式,定期对学生进行欺凌防治专题教育。
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要配合学校开展好法治宣传教育、安全自护教育。
学校及有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实施欺凌学生进行教育。
对于存在严重暴力倾向的学生,建立由校园警务室民警或者担任学校法治副校长、辅导员的民警实施训诫制度等。
七、有效开展应急演练。
认真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定期组织应对地震、火灾等情况的应急疏散演练。
要及时修订完善演练方案,总结演练经验,不断增强演练实效性。
应急疏散演练,幼儿园每季度进行一次,中小学校每月进行一次。
高中阶段学校在军训中对新生开展消防教育培训、演练不少于4课时。
八、健全安全培训机制。
将安全知识技能培训作为学校安全管理的重要抓手,将安全知识作为校长、新入职教师培训的必要内容,推动培训常态化、规模化,建立健全学校干部教师安全培训工作机制,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学校安全教育管理水平。
九、发挥群防群治优势。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积极与公安、应急管理、卫生健康、气象等专业部门建立公共安全教育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发挥职能作用,整合社会资源,聚合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学校安全教育,广泛开展“安全防范进校园”等活动。
鼓励、支持社会组织为学校开展安全教育、管理提供支持和服务,设立安全教育实践场所,着力普及和提升家庭、社区的安全教育。
市区两级应急管理部门全力配合教育部门,推动开展应急安全知识“进学校”活动,以为全市中小学发放应急安全知识读本和挂图、开展应急安全演练等多种形式,全面宣传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科普常识、校园应急安全常识、自救互救和应急处置知识。
十、强化家长监护职责。
各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密切家校联系,强化家校合作,建立周末和节假日等重点时段安全提醒制度,确保周末、节假日对学生及家长进行安全提醒,让家长切实承担起学生脱离学校监管后的看护责任,共同构筑起安全防线,确保学生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特别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关心照顾,确保他们的人身安全。
大连市教育局
大连市应急管理局
2020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