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怎样“见彼苦恼,一心赴救,无作功夫行迹之心”?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学科团队正是集结了这样一群大医精诚、立志为肿瘤事业奋斗终身的医者们,他们用精湛的医术引领着学科发展新高度,用高尚的医德,身体力行地诠释着大医之道。
攻坚克难学术水平业界领先
大医附一肿瘤科成立于1963年,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随着医学水平的飞速发展,从无到有,从单一治疗方法,到注重肿瘤综合治疗,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精准医疗、人文医学引进肿瘤诊疗后,大医一院目前已走在学科前沿。近几年来,大医一院肿瘤学科建设成为以“肿瘤”为纽带,多学科共同发展,引领肿瘤学术水平不断提高的优势学科。
据悉,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在肺癌、消化道肿瘤、乳腺癌、泌尿生殖系统、黑色素瘤等诊疗方面实力雄厚,该科实施亚专科收治,同时,在国家级及省级肿瘤学会均有大医一院肿瘤学科各位教授担任主委、副主委等职务。参与6部《肿瘤学会诊疗指南》编写,大医一院肿瘤科在肿瘤领域学科影响力可见一斑。
2016年成立国家级肿瘤心脏病重点专科。2019年组建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心脏病学专委会,主委及候任主委为大医一院教授。创建全国首家“肿瘤心脏病学门诊”。引领全国肿瘤心脏病学发展,具备国际学术地位。
创建国家级肿瘤营养专委会,主委为大医一院教授。名誉主席钟南山院士来大医一院指导工作,对跨学科发展给予高度肯定。并成立全国首家肿瘤营养专科病房。引领肿瘤分子病理诊断技术不断提高。2019年成立国家级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肿瘤精准医学中心”,为肿瘤精准诊疗提供保障。
2016年获得首批辽宁省“十三五”肿瘤中医特色专科。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院紧密联系,率先在西医为主的科室开展中西医结合特色诊疗,增效解毒,并引领肿瘤中西医结合的发展。
多学科参与肿瘤综合诊疗新模式
以疾病为导向,以肿瘤内科为纽带,构架多学科参与、贯穿肿瘤全程综合诊疗模式。2013年由大医一院肿瘤科牵头组建肿瘤多学科诊治MDT团队,并于2018年加入国家卫健委“全国消化道肿瘤多学科诊疗试点医院”,引进世界领先智能技术Watson系统,建立Watson-MDT会诊平台,为外科新辅助化疗提供更多转化机会。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III期肺癌同步放化疗走在国内前列。树立大医一院疑难肿瘤防御诊治的权威地位,提升大医一院肿瘤综合诊治水平。
2019年创建“肺癌诊疗一体化诊疗中心”,PET/CT引导下精准肺穿刺活检术,走在全国前列。为大连肺癌患者提供精准、高效的全病程、一站式的诊疗服务。创建国家肿瘤药理临床试验基地,承接国际、国内76项临床试验,引领肿瘤诊治最新进展。大医一院肿瘤科,科研成果丰硕。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级课题22项,市级课题6项,其他课题15项。发表SCI收录论文50余篇,IF值合计100余分;发表中国核心期刊论文200余篇。出版专业书籍10部余。获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大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
目前,大医一院创建肿瘤普基地和大连唯一科普学校,(全国仅有三家,)。明亮的LED宣传板吸引更多健康人群关爱生命,远离癌症。
医者情怀带来健康新曙光。
适应国家医改形式,大医一院肿瘤科卓有成效探索推行以医疗技术与医疗资源为纽带的“契约型”合作纵向"医联体"模式。开展教学查房,提升大连市基层医院肿瘤整体精准医疗水平。
肿瘤科现有博导2人,硕导19人,招生层次包括博士、硕士、留学生等,为国家输送大量优秀的肿瘤专业人才。研究生获“优秀硕士研究生”、“优秀博士研究生提名”等荣誉称号。对中青年医生开展PBL教学及亚专科小组学习,参与MDT大赛,多次获全国、北方地区一等奖。
据介绍,大医一院肿瘤科开展特色医疗,如癌痛规范化治疗、化疗药物静脉通路输液港、PICC等;与麻醉科携手创建难治性癌痛诊疗基地,省内领先。带动护理团队不断进取,2018年护理部组建“癌痛护理小组”。将缓和医疗渗入平常护理工作中,体现人文关怀,尊重生命的医者情怀。
历经风雨六十载,大医一院肿瘤科全体医护人员顺应社会发展,紧跟科技进步,发挥人才作用,不忘初心,恪尽职守,朝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努力专研业务,砥砺前行。在努力中寻求发展,在发展中寻求自我价值和社会责任的体现。春华秋实,肿瘤学科不负韶华,如今硕果累累,形成肿瘤综合诊疗、科研一体化的国内领先科室,在推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迈入 “研究型医院”的道路上走出扎实的步伐,也为更多的患者带去了追求健康的新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