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大连市工委旧址
点亮我党建设大连
隐蔽后方和特殊根据地的
使命之灯
车水马龙 灯火辉煌
位于人民路6号的 大连银行华昌支行
让历史悠久的老建筑
在现代化的办公环境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穿梭繁华背后
是一段承载着城市记忆的厚重历史
这里是
中共大连市工委旧址
一个风雨岁月里的“特殊解放区”
风雨年代的复杂政治环境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随后苏联红军进驻旅大,旅大光复。此时的旅大地区多种政治势力并存,政治局面十分复杂。
1945年8月18日
大连伪商会打着“协力当局维持治安并谋民生”的幌子,成立“大连地方自卫委员会”(后改为“治安维持会”),设立自卫团,控制着一部分警察武装。国民党政府也千方百计染指大连,于10月1日国民党大连市党部公开挂出牌子。而共产党在大连的地下组织和群众武装尚未统一起来,处于分散状态。
苏联红军进驻大连
苏联红军进驻旅顺口
旅大地区虽然由苏军实行军事管制,但地方治安仍由原日伪警察来维持。有人这样形容当时旅大地区的治安状况:“交通受阻,商行关闭,工厂停工,学校停课,盗匪四起,枪声不断,社会秩序混乱,人民惶恐不安。”
仅在1945年9月5日至9月22日的十几天时间里,大连市区内就有粮厂、煤场、木材厂、酱油公司、青果会社、油脂会社、山林、仓库、码头、飞机场等和数十户居民遭遇抢劫。此外,旅大地区的各种反动会道门也大肆活动,进行拥美、蒋,反苏、共宣传。风雨飘摇、局势动荡,旅大人民饱受动乱之苦。
中共大连市工委
及时成立
在错综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中共大连地方组织尚未掌握旅大地区的控制权。
1945年8月22日
中共中央在给晋察冀分局的指示电中指出,我党应抽调大批干部,到苏联红军占领区去建立党的组织,发动与组织群众,建立地方武装和地方政权。
1945年9月15日
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以彭真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北局,率领2万名干部和11万大军挺进东北,开辟东北根据地。
彭真
1945年10月初
东北局书记彭真把原中共中央东北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书记韩光找去,告诉他,东北局决定派他去大连与苏军进行交涉,以解决我华东解放区部队从胶东半岛渡海由旅大及庄河一带登陆进入东北腹地的问题。韩光来连与苏军驻旅大地区司令官高兹洛夫中将进行了多次反复交涉,得到妥善解决,并最终确定我党可委派教育局、民政局局长及广播电台台长、报纸主管进驻旅大地区,这为我党接管旅大奠定了良好基础。
韩光
1945年10月12日
完成了在大连与苏军的交涉后,韩光乘坐苏军的飞机返回沈阳,把大连的情况向中共中央东北局负责人彭真等作了汇报。彭真及其他东北局负责人认为大连形势很好,一定要抓住有利时机,尽快搭起旅大市党政警群领导机构的架子,迅速开展工作。随即,东北局决定任命韩光为中共大连市书记,并由韩光带领一批干部来大连组建旅大党政警群机构。因人员不齐,最初以中共大连工委名义进行工作,办公地点设在大广场(今中山广场)东北隅的原日本台湾银行大连支店(今中山区人民路6号)。
1945年11月初
增补委员后,正式使用中共大连市委员会名称,这是抗战胜利后中共在大连成立最早的党组织,中共大连市工委旧址也成为了中共进驻大连的第一处工作地点。
形成领导核心
掌握枪杆子
抗战结束后,在大连,国民党虽然先于我党公开挂牌活动,但并没有什么力量,且受到苏军当局的严格限制。考虑到国共合作并不牢固,韩光决定,中共大连市委暂不公开,让国民党处于明处,我方暂处于暗处,抓住实权,打好基础,有更大的回旋余地,也更有利于同国民党开展斗争。
1945年11月
大连市委正式成立,下设市内5个区委以及旅顺市委和金县县委。市委的办公处转移至大连市警察总局办公楼,对外称公安总局训练处。市委成立后,东北局陆续又派来一些干部,很快市委各部及各区、县委也相继建立起来。到1945年底,在韩光的领导下,旅大党组织的市、区、县的架子全部搭了起来,党的各级领导核心逐步形成。
1946年7月
大连市委改为中共旅大地委,韩光任书记。
韩光
苏军进驻旅大后,不允许任何国家的武装力量进入大连。我方成立公安总局,不仅是安定社会秩序的当务之急,也是掌握枪杆子同国民党争夺大连的重要手段。
11月7日
大连警察总局(11月25日改为大连市公安总局)正式成立,旅大地区的“维持会”遂告解散。大连市委领导这支部队为稳定大连的社会秩序,粉碎国民党接管大连的图谋做出了重大贡献。从此,旅大地区逐渐变成由苏军军管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特殊解放军区。
回望沧桑历史
汇聚磅礴力量
如今的中共大连市工委旧址
在盛世洪流中默默伫立
见证峥嵘岁月
礼赞革命辉煌
红色印记的
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