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期间,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大连市道德模范、普兰店唐房烈士陵园管理员张勇又忙碌了起来,每日为社会各界来访人士、青少年、党员干部和群众讲述先烈故事,弘扬红色精神。
大连市普兰店区横亘黄渤二海,南接大连,北连鞍山、沈阳,恰处大连通向东北腹地“蜂腰”。自汉代建城以来,因地势险要,这里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47年6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辽南独立师向盘踞在普兰店南山、台山和火车站的国民党五十二军七十三团发起进攻。经过两天两夜的艰苦战斗,终于在4日清晨成功占领台山,毙俘敌军360余人,缴获迫击炮、六〇炮各一门,轻重机枪8挺,其他枪支243支,子弹两万余发。在这次战斗中,东北民主联军辽南独立师重伤员被抬到距火车站十里之外的辽南军区后方医院唐房一所抢救。很多因伤势过重牺牲的战士就地掩埋,捧土为墓,削木为碑,长眠于唐房战时医院后面的山坡上……
在此背景下,普兰店唐房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49年10月,304名革命先烈长眠于此。2006年10月重新翻建后,唐房革命烈士陵园每年接待大量赴此祭奠先烈的群众,红色精神在这里得到纪念与传承。但是,管理员张勇却在心中有遗憾,因为由于战争年代资料保存不全,很多烈士没有找到“回家的路”。整整十五年,张勇坚持不懈地为烈士寻找后辈和亲人,他说:“革命先烈为我们打天下,我们有义务为烈士找寻家属。”他利用墓碑上的简单记载,按照籍贯地址逐一比对查找。有的烈士的亲属寻亲多年放弃,却不想张勇主动找上门来。张勇先后为在烈士陵园长眠70年的烈士孙长田找到了“根”,为原籍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的烈士彭寿祝找到了家人,慰藉了烈士亲属的心,截至目前,已为21位先烈寻得亲人。4月2日,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开通了“烈士寻亲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张勇相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随着祖国的日益强大,烈士们一定会更快地找到“回家的路”。
清明节期间,来到普兰店唐房烈士陵园祭奠先烈的群众们,除了遇到管理员张勇在做红色宣讲以外,还遇到了普兰店区职业教育中心、普兰店区第十一中学的同学们,矗立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宣誓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决心;遇到了至少15支普兰店区各界义工队伍,认真清扫陵园内纪念碑、墓穴群和景观布道;遇到了天不亮就驱车远道而来、只为向烈士敬献鲜花的大连得慧悟安礼仪服务有限公司的青年志愿者们,看到了青年一代当自强、自奋蹄的决心;遇到了把党史学习教育与瞻仰烈士陵墓结合起来的普兰店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等机关单位的党员干部,在祭扫烈士陵墓中学党史、悟思想,坚定理想信念,汲取前进动力……
普兰店几乎每个村子里都有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牺牲的烈士。时光荏苒,岁月销蚀了烈士的身躯、模糊了英雄的姓名,但他们的英勇壮举,他们的赤胆忠魂,早已化作了巍巍青山屹立在辽南大地上。“我们必须铭记他们,只要我们一直记着,他们就没有离开”,这一直是埋在张勇心底的想法。如今,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铭记英雄、祭奠先烈已蔚然成风,我们走进烈士陵园,铭记历史、缅怀英烈,礼敬为守护家国梦想挺身而出、英勇献身的英雄们,重温中国人“家国天下”的民族记忆,学习先烈的优秀品质,发扬先辈的光荣传统,踏着他们的足迹继续前进,创造无愧于先辈的美好新时代。
(来源:大连市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