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需要有一颗聪明的大脑,需要有一颗勇敢的心,想别人不敢想,做别人不敢做,只有创新才能奠定品牌成功的道路,满气即食人参开创中国人参滋补新品类,孵化中国即食人参第一品牌。
“把客户变懒了,就成功一半了。”
“因为客户懒,你才有价值。”很多产品的创新甚至人类科技的新发明,都是因为懒。懒得爬楼梯发明了电梯、懒得洗衣服发明了洗衣机,懒得走路诞生了汽车,懒得动脑发明了计算器。。。,其实人们都在寻找一种让自己获得更方便、快捷、简单的生活方式。
在消费升级的时代大背景下,新健康滋补品不断有即食产品出现,即食海参、即食燕窝、即食阿胶、即食花胶。。。,其中东阿阿胶品牌价值超出百亿元;而燕之屋碗燕也早在2018年就获得了81.69亿元的品牌价值。东阿阿胶和燕之屋的成功,都是源于把阿胶和燕窝做成了方便即食产品,替客户省去了耗时和复杂的制作过程,日常滋补变得轻松便捷。而作为传统滋补品中的顶流——“人参”,却一直没有一款代表性的即食产品,“想吃不敢吃,想吃不会吃”一直是困扰滋补客户的痛点,而传统的人参产品缺乏创新和技术升级,人参粉、人参片,人参蜜片。。。都处于低水平重复状态,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参燥性问题,客户的顾虑没有被解决。满气即食人参,通过技术驱动产品创新,去除人参燥性,实现整根人参开袋即食,使得人参滋补不再是泡酒、炖汤、泡水这么复杂,更贴近于快节奏的消费需求,让客户真正体验什么叫“秒补”。
“只有做好自己,才能打消客户顾虑。”
当然,东阿阿胶和燕之屋的成功,单单解决客户方便食用的需求是不够的,产品还需要经过细致的打磨和技术的革新。东阿阿胶842项检测项目均为零检出;2亿多元规范养驴示范基地;几十项技术参数调整产品标准。燕之屋800名女工手工挑毛、每碗3-5克的最佳标准、在121℃的最佳温度下,每盏独立炖煮1140秒、奶瓶级材料封装。其实它们成功的是从原材料粗加工到精加工的过程,更是产品标准化的过程,正是这一项项的努力,一点点的技术突破,奠定了各自的行业地位。
满气即食人参把产品标准化和技术创新都考虑在了前面,鲜参从粗加工到深加工,从不敢吃到天天吃,从不会吃到开袋就吃,完成功效、营养、原料、安全四个标准建立。
1、掌握去燥方法:一天一根参,吃了不上火。
吃人参怕上火是客户最忌惮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们与吉林省现代中药工程研究中心经过长达2年的反复测试研发,结合 “相反为制”的传统制药论,以寒热相制作原则,通过药食同源草本材料改变缓和人参燥性,最后搭配而成的秘制膏方,可以有效去除人参中导致人体上火的成分,避免食用者出现各类热性症状。
2、打磨加工标准:好吃、好看,还得有营养。
65-85度低温蒸制熟化技术,最大程度保留鲜参纤维组织,锁住核心营养成分;低温分段式冷风烘干,保持鲜参活性营养物质,同时便于控制每根人参含水量达到均衡标准,不开裂、不变形、不变色。
3、严控原料来源:4000斤鲜参只有50斤符合标准。
野山参基地6688亩、人工种植基地1203亩,为高标准的原料供应提供了基础保障,为保证每根即食人参的克重都在15克左右,五形不佳不要、年限不足不要、疤痕杂质不要、高农高残不要,4000斤原料才能挑选出50斤合格鲜参,如果没有足够的原料保障是远远做不到成本控制的。
4、确保食品安全:药品级工厂,不是小作坊加工。
只选用经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的4-5年鲜参原料,原产地追溯,参源可证可查;10万级GMP生产车间,曾为同仁堂、修正等国内知名药企加工产品;无公害生产原则,确保产品量产标准和食品安全,每一根人参装袋出厂都安全可靠。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我们懂得只有即食人参产品成功了,满气品牌才能成功。当年,加多宝集团推出红罐王老吉时,也是同样的思考:几百年来,两广地区的人喝凉茶,就得到街边的凉茶铺。从碗到罐,消费王老吉的场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凉茶从广东、广西两省狭小的市场空间,一下子漫延到了全国,从而催生了红罐王老吉这个年销售额超过200亿元的“超级大单品”。可以说,没有王老吉就没有凉茶在中国的认知和普及,没有凉茶的成功,也不会有王老吉的领军地位和商业价值。
满气即食人参以创新单品品类推进人参“价值回归”,从中药原料到日常滋补,激活人参日常消费级市场,以创新单品带动品类,并成为品类的第一,将是满气即食人参的品牌战略之路。
如果说上一个十年,你错过了即食海参和即食燕窝的产品红利,那么下一个十年,抓住即食人参。
诚邀全国有识之士,与我们一起亲历新滋补市场的变革,分享下一个十年的新创富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