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胸部肿瘤一科陈骏主任
“1991年8月13日毕业就职,距今已三十载。根植于此,从未离开;岁月蹉跎,两鬓微霜;成败得失,皆为尘土。感恩大医、感恩二院、感恩所有,也致谢一直辛勤努力的自己。”这是陈骏主任记录在朋友圈的一段话。
三十年如一日,他舍弃陪伴家人的时间,忙于出诊、治疗、教学、科研,专注胸部肿瘤治疗工作,为无数家庭带来生命曙光,只因他口中说到的“热爱”与“责任”。在“8·19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网易新闻对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胸部肿瘤一科陈骏主任做了深度专访。
“中国作为人口第一大国,肺癌发病率在全球占比一直很高。目前,我国每年新增肺癌患者达81万例。整个辽宁在全国处于癌症高发区,大连又属于辽宁高发区。所以,我们对于肺癌的致病原因及治疗手段应当给予足够重视。生活不规律、生活压力大、免疫力低下、遗传因素都是致癌导火索。吸烟人士、化工危险作业人群、易焦虑人群、过度劳累人群更是肺癌发病高危人群,应当引起高度关注。因为肿瘤压迫器官,刺激性干咳成为肺癌最典型的症状,肺癌后期会出现胸痛、胸闷、气短、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近年来虽然大连地区肺癌发病率与前几年相比变化不大,但在常规体检中的早期发现率大大提高。这表明国家及企事业单位对于员工健康的专注度日渐增加,也给肺癌患者早发现、早治疗创造了条件。”陈骏主任在采访中说。
当问及心态在抗癌过程起到的作用时,陈骏主任表示心态在抗癌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癌症患者在确诊后都要经过消极期、被动期、主动期,免疫恢复期阶段。在他出国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国家当患者确诊后,第一时间不是进行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而是进行专业的心理疏导,从根本上消除患者“闻癌色变”的焦虑和恐惧。然而,目前国内在癌症患者心理疏导介入治疗方面仍旧欠缺,所以国内肿瘤科医生义不容辞担起了患者心理疏导的工作,从精神到身体进行双向治疗。
就目前在肿瘤治疗方面最有效的手段方面,陈骏主任做了相关介绍。他表示,对于早期肿瘤,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仍以手术为主,手术治疗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除了手术之外,放疗与化疗也有近七八十年的临床历史;对于中晚期肿瘤,目前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是高效低毒,靶向治疗已经有二十年治疗历史;最近三年发展了最新的免疫治疗,有效率高,副作用小。当然,中医药治疗在肿瘤治疗过程中也发挥了一定作用。而且国家对于中医药方专利一直非常重视,国家也在鼓励好的药方进行专利申请。但是对于民间 “偏方”,患者不要轻信,因为所谓偏方,就是没有经过国家认可的药方,而且“偏方”在用药方面缺少科学性,具有很多副作用,患者在服药过程中,损坏肝肾等其他器官,得不偿失。同时,近几年随着国家不断的“医保谈判”,癌症“看病贵”问题得到了明显解决。
对于基因检测技术,陈骏主任做了相关介绍,他表示,基因检测就是进行精准治疗。在患者基因检测过程中发现变异基因,这些基因导致了肿瘤形成。在此基础上,对变异基因进行靶向药物治疗,逆转基因,这将从根本上治好肿瘤。基因检测的最终目的就是精准检测、精准治疗。
除了临床诊疗之外,陈骏主任与他的学生一直致力于肺癌科研工作。他说“科研项目,起初是因为我对于这项工作兴趣和热爱,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更多的是一份‘责任’。因为医生的诊疗与科研是密不可分的。科研对于临床有一定的启示与提升,很多临床实践必须借助科研,科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临床问题。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问题尚未解决,所以需要一边进行临床治疗,一边在科研过程中寻求和解决答案。例如,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副作用,就要考虑如何解决副作用问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有效药物出现抗药性,就要解决如何应对抗药性的问题。之前我们一直在做基因检测方向的研究,目前主要做‘多态性’研究,肠道菌群检测也是其中一项。人们经常提到的‘乳糖不耐受’、俗话讲到的‘喝凉水都会长肉’均属于个体差异肠道菌群不同的表现。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人体内益生菌多,患病几率便低,此类人群一旦患病治疗效果也会更好,更容易康复;人体内致病菌多,患病几率相对便高,且患病后的治疗效果也不如意。不局限于肺癌患者,对于其他肿瘤治疗一样,无论放疗、化疗,包括靶向治疗,都会受到影响。目前我与我的学生就在研究中国人肠道菌群,如何通过菌群研究介入治疗,让肺癌患者治疗过程中增效;通过对患者的肠道菌群检测,进行增效减毒。”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3年成功申报为国家肿瘤重点专科,这从一定层面表明了国家对于这所医院硬件、软件、技术等方面认可。在陈骏主任与国内外同行交流过程中发现,目前医院总体实力无论是国内还是全球都处于前沿地位。
陈骏主任目前带有在读硕士6人、博士6人,已毕业学生50余人。他用责任心、良心、同情心对待每一名患者,也用“应该做又能做的事,马上做且要做好;应该做做不到的事,尽能力去做;不应该做的事不要做”的理念要求学生。在患者眼中他是医者更是亲人;在学生眼中他是老师,亦是父辈。
在采访中,陈骏主任透露,因为医生这份职业的原因,从业30年除婚假外他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假期,也不能像很多丈夫、父亲一样时刻陪在家人身边。但他不会因此苦恼,因为医生世家的家训告诉他作为医生的“爱与责任”。同时,因为对于医学的挚爱,年过五旬的他仍旧在进行肺癌方面的诊疗、科研及教学工作。他表示,只要大家一起努力,不远的将来,肺癌领域一定会有更多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