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附一肛肠外科,主要从事结直肠肿瘤及肛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近年来,在科室主任刘革教授的带领下,致力于结直肠肿瘤的系统性、规范性治疗,在省内较早开展了低位直肠癌的新辅助治疗、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的微创腹部免切口的NOSES手术、超低位保肛ISR手术,并主导局部晚期及术后复发肿瘤的多学科MDT诊疗,以及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结直肠肿瘤微创手术等,年手术治疗结直肠肿瘤近400例,保肛率在90%以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超低位保肛手术获患者广泛好评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方式的改变,胃肠道疾病呈现高发趋势,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肛肠外科主任腹腔镜NOSES手术、中低位直肠癌的全新辅助治疗,等微创技术,为数千名肠道肿瘤患者带来了健康福音,技术水平走在了东北前列,并在超低位保肛手术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得到患者广泛好评。
结直肠癌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其治疗和预后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对于这样的“大病”,大医附一肛肠外科刘革团队却可以通过微不足道的“小伤”,实现精准打击。真正达到了患者想要的“手术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疼痛感减轻、机体恢复快”的特点。
一位80岁大爷身体不适,多次到省及北京的医院就诊。医院检查结果直肠癌。因考虑到老人曾经得过心梗,又带有心脏起搏器,一些医院婉拒了大爷。后来大爷和家人怀着一丝希望来到了大医附一肛肠外科就诊,针对大爷的病情,刘革主任带领团队决定选择腹腔镜结直肠癌NOSES手术,手术非常成功,术后一周就顺利出院。小伤治大病 精准打击肠肿瘤,河北唐山,黑龙江,山西大同……很多外地患者慕名来到大医一院肛肠外科。
刘革主任告诉记者,相对于传统开刀手术,腹腔镜结直肠癌NOSES手术创伤小、胃肠道干扰小、出血少、手术后疼痛轻、术后病人恢复快、切口瘢痕小、术后并发症显著减少,大大改善了患者的治疗体验,让消化道疾病不再“开肠破肚”,让患者生命更有尊严。“近年来,我们腹腔镜结直肠癌NOSES手术、中低位直肠癌全新辅助微创手术的比例越来越高。”这对医生操作水平要求更高,但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也大大提高。对于患者来说,通过腹部几个小孔建立操作平台,手术切口小、出血少,患者术后可以早进食、早下床,恢复快,住院时间也相应缩短。
刘革主任坦言,传统的治疗方式,对患者的身体状况有所要求,而在大医附一肛肠外科,高龄、基础疾病多等,都不是手术“禁区”。对患者来说,大医附一肛肠外科的治疗方式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日常生活时间短、远期复发等并发症少。这里为患者提供规范化诊治的同时,配备了针对个体化手段的治疗方案。
勇攀技术高峰,腹腔镜NOSES手术与国际接轨
“腹腔镜结直肠癌NOSES手术,对病人来说,最直接的受益就是腹壁上少了个切口”。刘革主任给记者科普。常规开腹手术腹壁上是一条长约十几二十公分的切口,传统腹腔镜手术是几个小孔加一个五六公分长的切口,腹腔镜NOSES手术是腹壁上只有几个小孔,没有任何的切口,如今,大医附一的腹腔镜NOSES手术已与国际最先进技术接轨。
由于没有了腹壁切口,另一个直接的受益就是减轻了疼痛。看得见的是减轻了疼痛,而看不见的是加速了康复。做个手术病床上躺几天的情况将成为历史。病人麻醉苏醒后就敢下床,术后一天就可以自由行走,将治病的痛苦感受降到最低,治疗的信心瞬间增加了好几倍。因为下床早,活动好,完全不用担心久卧长血栓,久躺得肺炎的常见并发症;胃肠功能恢复快,又可以早期进食,更进一步促进了恢复。
位置越低的直肠肿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几率越高。为了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和减轻吻合口瘘发生后的严重程度,不少医院在低位直肠癌术中常规进行预防性造瘘。
预防性造瘘虽然增加了手术的安全,但给患者却造成了额外的创伤,不仅给生活带来了切实的影响,心理增加了严重的负担,二次手术对身心的再次打击和经济上的影响也不容小觑。腹腔镜低位直肠癌NOSES手术,不仅不做常规预防性造瘘,还可以保住肛门。而且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极低,远低于常规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对癌症病人来说,比身体康复更缓慢、更艰难地是精神上的恢复,是自信心的恢复。如果少个伤口能让病人找回生活的信心,重新回归社会,这个努力就值得每位医生去尝试”。刘革主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