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升级改造后的金普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正式对企业和市民开放,这不仅是新区政务服务场所和设施的一次硬件升级,也标志着“一窗受理”改革正式在新区落地,并取得初步成效,新区营商环境建设也由此再上新台阶。
·大厅改造布局合理,全方位服务没有死角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关于“全面实行一个窗口受理”决策部署,新区从2020年9月开始筹备“一窗受理”改革工作,制定出台了《金普新区“一窗受理”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在线上线下同步推进“一窗受理”改革,加快建立“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审批模式。
其中,根据“一窗受理”业务开展实际需要,着眼企业群众办事方便而进行升级改造的金普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便是此次“一窗受理”改革的成果之一。改造后的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处处见绿、处处透绿,清新环境让人眼前一亮,增设的一窗综合业务办理区、24小时自助服务区、网上申报辅导区、新办企业专区、首贷中心、大数据分析展示区等服务区,使各功能区域布局更加合理、更加人性化,实现了全方位服务无死角,极大增强了企业群众的服务体验。
截至目前,由金普新区营商环境建设局牵头,新区已完成政务服务事项梳理、一窗收件系统研发、智能设备集成、综窗人员培训、大厅功能区改造等5项内容。共纳入综合窗口办理事项528件,集成300余件智能设备,培训综合窗口工作人员55名,增设10个功能服务区……基本实现了办理事项颗粒化、信息汇集智能化、政务服务标准化、综合窗口专业化的既定目标。
·“一窗受理”平台全市首创,收审互联无缝对接
为扎实推进“一窗受理”改革,新区在全市首创,打造了“金普新区一窗受理综合平台”,与大连市一体化平台对接,实现了市区之间的数据互连互通、无缝对接。通过该平台,各审批部门分设的办事窗口被整合为综合窗口,实现了由部门收件部门审批向综窗收件协同服务的转变。该平台还可对进厅取号、综窗收件、后台审批、一窗出证、评价反馈等线下办事全流程进行监督管理,实现“全程留痕、过往可溯、进度可查”。同时,还集成了统一身份认证、政务服务事项、网上申报、办件信息、服务“好差评”、城市大脑等功能系统,与新区数字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系统进行对接,实现与中心的信息共享、信息交换和信息展示,提升了新区信息化数据共享应用。
新区还研发了叫号显示系统、24小时自助服务系统、智能查询引导系统、“好差评”评价系统、可视化监管系统等5大系统,覆盖叫号分拔、自助网办、进程查询、全时存取、绩效监管等政务服务全流程。并引进智能设备300余件,进一步丰富了网上办事内容。例如,通过“辽事通”APP和新区政务服务微信门户,企业群众可随时查询事项清单、办事指南、办件进度等信息,部分事项还可以在手机端直接申报,政务服务中心智能化程度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评价体系实现全覆盖,推出多项举措提升服务体验
“一窗受理”好不好,企业群众说了算。据介绍,为充分了解办事人员的真实感受,新区利用窗口平板电脑、大厅自助终端、手机扫码等多种渠道,为办事人员提供一体化和多样化的评价入口,全面掌握线上线下办事满意度情况,推动政务服务绩效由企业群众来评判。评价结果数据与辽宁省政务服务平台“好差评”系统进行对接,实现各级各部门评价信息实时上报汇聚,通过对评价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政务服务的堵点难点,研判群众诉求期盼。倒逼政务服务部门不断改进工作,提供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
此外,新区营商局还坚持问题导向,围绕企业群众办事方便,自查服务不到位的细节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办法,推出多项创新举措。一是实行“8免服务”,即免费帮代办、免费税盘、免费邮寄、免费复印、免费打印、免费充电、免费WiFi、免费停车;二是增加外语导服,为外国友人提供引导翻译服务,展现新区对外政务服务新特色;三是设置“找我办”专窗,确保疑难事项有人管;四是开展全市通办、跨省通办,积极探索商事登记跨域跨省服务;五是增加“一件事、一次办”事项范围,减少企业跑动次数;六是开设“绿色窗口”,方便消防救援人员、现(退)役军人、老年人、伤疾人优先办理。
“一窗受理”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果,让新区人实实在在感受到政务服务的新变化,也为新区政务服务向更高层次发展提供了条件和人才基础。下一步,新区营商局将持续深化改革扩大成果,紧紧围绕建设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目标,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助力新区高质量高速度发展。(记者 方亮 通讯员 陈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