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期跨界携手 产融培育绘新篇
近日,由工商银行大连市分行与大连商品交易所共同举办“DCE&ICBC·金融知识普及”系列培训顺利举办。在为期三天的线上活动中,双方业务专家围绕“常见非法金融活动和防范技能”“大商所企风计划”“企业融资风险管理”等主题进行了分享,助力实体企业提升金融素养和风险防控能力,引导各类投资者远离非法金融活动、理性参与金融市场,并进一步加强期货市场、银行融资等金融工具对服务实体经济的理解和认识。
多方做好市场培育引导防范金融风险
自2013年起,每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都会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2019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及国家网信办等共同推出了“金融知识普及月,金融知识进万家,争做理性投资者,争做金融好网民”活动,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在金融知识普及和宣传上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最常受骗的非法金融活动就是电信诈骗。工商银行大连市分行在活动中介绍,当代电信诈骗手段形式多样,有冒充领导、冒充公检法等政府部门、冒充客服、兼职刷单、投资理财、杀猪盘和贷款诈骗等形式,其呈现产业化,内部分工明确,且手段日益高科技化,利用黑科技来攻破新型通讯媒介的防护网进而实施诈骗。要防范电信诈骗,广大人民群众要做到掌握“四要”慧眼识陷阱,即转账前要通过电话方式核实确认;电脑和手机要安装安全软件;注意要避免个人资料外泄;“96110”电话必须要接。
对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来说,目前最大的难点之一就是融资难,融资压力渐显。相较于借款占比稳定的国企,民企更加依靠短期借款、票据融资、非标融资以及债券融资。“2014年后,上市民企的占权融资的占比快速上升。但去年以来债券融资的增量则处于历史低位,叠加金融监管、非标融资收缩等因素,使得民企融资的难度显著加大。”工商银行总行网络融资中心副总陈诗礼介绍,“尽管融资的渠道和方式是有多种选择的,但是无论企业选择哪一种方式都是有代价的,再加上在其中会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因素干扰,更加需要做到对各种渠道得到的资金予以权衡。”陈诗礼表示,企业需要从资本结构的角度出发,建立科学的融资结构体系,使得各种融资渠道、融资方式之间可以相互补充,优化融资结构,从而有效规避融资带来的风险。
期货市场探索构建企业风险管理服务的新路径
多年来,大商所不断探索服务实体经济风险管理的新路径新模式。据大商所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自2015年实现“保险+期货”业务的萌芽破冰以来,大商所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力,不断优化业务模式、丰富品种体系、拓宽地域范围、扩大服务群体、提升管理效率。如今“大商所农保计划”已发展成为社会各方汇聚合力服务“三农”、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目前,“大商所企风计划”已逐步得到产业企业认可,衍生工具越来越融入到企业供应链、消费链的关键环节,项目深入开展也带动期货公司服务产业的专业能力大幅提升,得到实体产业界的积极评价。
本次活动是工商银行大连市分行与大商所首次开展的“金融知识普及”系列活动,以此为契机,依托双方业务优势和平台优势向广泛受众群体传导正确且有用有益的金融基础知识、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和期货市场功能作用等,切实提升投资者、企业的金融素养和风险责任意识,服务广大投资者更理性参与各类金融市场,进而有效实现风险管理和投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