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雪如约而至
他们依旧坚守
昨日
我市迎来大范围降温降雪天气
处在新一轮疫情防控中的大连
此刻正有大批的
医护人员、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
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
为这座城市早日恢复正常生活
而付出着
当日
大连市卫生健康委再派出3070名医护
支援庄河市、中山区、西岗区
沙河口区、甘井子区、高新区
等6个地区核酸采集工作
为缩短群众等候时间 他们不喝水、不吃饭
11月8日凌晨,很多人还在熟睡的时候,大连市友谊医院外出核酸采样的队员们才刚刚结束驻点居民的核酸采集工作。
早早预报的降温和雨雪在7日傍晚如约而至,这给有条不紊的核酸采集工作平添了不少困难。
气温骤降,凛凛寒风袭来,队员们采集咽拭子的手冻得僵硬。每当做完一次采集,队员们按照规定严格执行手部消毒。酒精挥发本就吸热,这个时候一涂上酒精洗手液,虽然隔了一层薄薄的手套,但就像直接摸冰块一样冷。
从清晨到日暮,从傍晚再到凌晨,80人的医疗队,克服重重困难,顶风冒雪,共采样29752人次。
该院影像科王辉医生和康复科朱浩然所在的采样组,为了提高采样效率,最大限度缩短群众等候时间,他们不喝水、不吃饭,甚至连上厕所的时间都舍不得,不停歇地工作了近10个小时,“午晚饭”直到晚上8时才吃上。
在家根本就坐不住 特别想为抗“疫”做点什么
11月7日下午4时,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再次抽调200名医护人员,深入马栏、西安路、星海湾街道开展核酸采集工作,跟随队伍出发的还有肝胆胰外一科的主任高振明。
收到志愿报名的信息时他正在家吃饭,放下碗筷二话没说立即报名:“在家根本就坐不住,特别想为抗疫做点什么。”
那双在手术台上为无数器官终末期患者带来希望的双手,此时正灵活地为市民采集咽拭子,在不同的战场上发挥着光和热。
“正值周末,接到集结电话后,我们把自己先派出来。”11月7日,大连市友谊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李晓红接到支援电话是早晨5时50分,放下电话,收拾一下就往医院冲,6时40分已经到达医院。
一直干到11月8日凌晨,顶风冒雪回到医院,眯了一小觉。7时许,她又出现在了病区,继续为医院患者诊疗。
下雪路滑 护士主动去路边迎接村民采集
先下雨后下雪,农村小路尤其湿滑。
11月8日,在庄河市莲花山镇,大医二院核酸采集队的队员们先村里设置的固定点进行采集。
快到中午了,还有很多没赶来的老年人,多是因为腿脚不方便。
队员们为了减少村民走动,背上采集用品,主动去路边迎接村民,在路上遇到村民就直接采核酸了。
“我们穿着防护服,又笨重又不防滑,但是我们毕竟年轻,还是担心老年人千万别摔着了。”护士刘薇说。
阻隔病毒 每一位“大白”都在负重前行
半夜得到通知,凌晨集结出发,深夜结束任务踏上归程。
四天里,这是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很多医护的常态。
庄河天气阴冷,湿度大,由于忙着采集核酸,不一会儿防护服里面的衣服就被汗水湿透。
11月7日,冬雨变成大雪,偶尔还夹杂着小冰雹,模糊了面屏,冻红了双手。
这一切,“大白”们当做职业生涯里的纪念,默默记录了下来,却不曾为此感到艰难。
为了守护家园,阻隔病毒,每一位“大白”都在负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