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
是一群昼夜兼程的“摆渡人”
疫情期间,大连市急救中心除了承担正常的院前急救外,还要负责全区阳性感染者、密接和次密接人员、封控区有症状患者的急救和转运工作。
面对突增的阳性感染者人数
如何安全有效转运?
“大布”走进大连市急救中心
进行实地探访
转运工作繁忙而有序
在大连市急救中心莲花山分站,两三辆救护车接连返回,转运队员们匆匆地下车,进行严格的消杀脱防护服后,准备再出任务。
按转运规定,要求“一车一患一洗消”。而每台车消杀时间需要一小时,很多时候是车休人不休。队员完成任务返回后,再换另一辆做好洗消的车出任务。
在急救中心指挥调度大厅,调度员正在紧张地工作,不停地接电话,下达相关指令。同时,从指挥调度大厅的大屏幕上可以看到各急救站和救护车的情况,还有救护车正在进行疫情相关人员的转运工作。
据大连市急救中心负责人介绍,本轮疫情发生后,中心抽调70余人,负责阳性感染者和隔离酒店有症状患者排查及密切接触人员的转运工作,截至目前已经出车总计400余趟次。
随着转运任务量的剧增,急救中心紧急部署,将莲花分站、967分站、大医附属二院分站、七院分站临时转为应急分站,扩充转运队伍、加强调度指挥力量、保障防疫物资供应,全力保证院前急救及应急转运任务顺利进行。
“冲在最前面,是我们的使命”
随时出发,风雪兼程,往返庄河300多公里;闷在防护服里十几个小时,不吃不喝,满负荷运转。这就是应急转运医生谢琳和队友们连日来的日常。
11月7日的寒潮天气,也给转运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凌晨3点多,我们从鹤大高速往市内走,当时风雪很大,能见度只有5米左右,我们真的一点一点挪,司机师傅小心翼翼,历经了三个多小时,我们才安全将患者送达。” 回忆起当时的危险情况谢琳至今记忆犹新。
除了需要应对突发的恶劣天气,有时转运高峰时段会出现在后半夜,当困意和疲倦来袭时,队员们会想方设法去克服。“最困的时候,没有办法不敢开空调,司机师傅就直接把车窗打开,让寒风吹进来刺激自己。”凛冽的寒风吹散了困意,隔着防护服也吹得他们透心凉。
谢琳介绍,这是她第一次参加长途转运工作,每次从庄河往返至少需要五六个小时,经常是刚完成一个转运任务还来不及休息,又执行下一个任务。“最累的时候,整个人都是发懵的状态,回去倒头就睡,起来都不知道自己在哪儿。” 连续多个日日夜夜,她一直奔波在转运的路上。
谢琳:
冲在最前面,是我们的使命!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没有什么战胜不了的。
舍不得打的电话
“不舍得给他们打电话,但是又不得不打。” 每次给转运队员打电话派任务王国娜的心情就很纠结,身为“总调度”她深知队员们超负荷的工作量。
11月11日凌晨,转运队员陆续接到50多名新冠肺炎阳性感染者转运任务,7组队员同时出发,连续往返庄河三四个来回。每当听到他们用累到沙哑的声音回答“收到,马上出发”时,王国娜既心酸又心疼。
“前脚刚迈进驻地,后脚又出发,顾不上吃饭喝水,但是没有人有怨言,只要一个电话,他们就马上出发。”说到此处,王国娜不由得落泪。“还有我们的调度员,连续工作嗓子都哑了,要联系隔离点、酒店、医院,所有环节都要做到面面俱到,不能有错,我们真的是一个超强的集体!”
他们多久没回家了?
每天24小时
或在执行任务的路上
或在岗位上待命
他们扛起责任与使命
向逆行而上的急救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