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管新规净值化转型、利率水平下行等多重背景下,近几年,"固收+"产品颇为火爆。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固收+"规模达到1.95万亿元,"固收+"总持有人户数2577.79万户。然而,今年以来,"固收+"却有些风光不再了。
什么是"固收+"?顾名思义是"固收"和"+"两类投资策略的有机组合,通过配置较高比例的固定收益资产保证收益稳定性,同时将部分资产投资于风险系数较高的股票等权益类资产,在平衡风险的前提下博取收益。
一方面,将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作为底仓,力争提供相对平稳的基础收益;另一方面,适度投资优质个股来力争增厚收益。这样既满足了居民理财的需求,也兼顾了追求长期相对稳健增值的需求,可以说是帮助投资者优化资产配置的较好工具之一。
"固收+"产品要求基金经理具备较好的回撤控制能力,适合对本金安全、收益率均有一定要求的稳健型投资者。有人做了这样的比喻:"固收+"产品似蛋炒饭,"固收"是白米饭打底,稳稳妥妥;"+"是鸡蛋和葱花,是锦上添花,虽然量不多,但饭因之而飘香。
在2021年,"固收+"的表现确实相当抢眼,作为"固收+"代表的二级债基、偏债混合2021年平均回报率分别为8.59%、6.25%。
然而2022年以来,市场情况发生了变化,"固收+"仿佛变成了"固收-"。近期,由于转债市场震荡叠加A股市场波动,导致以追求稳健收益为目标的"固收+"基金业绩大幅回撤。截至2月18日,2189只"固收+"产品,年内以来收益为正的仅有382只,占比仅为17.45%。逾70只"固收+"产品亏损幅度超过5%,甚至多只产品亏损幅度超过10%。部分基金经理通过主动调整股票持仓结构、降低转债仓位来应对市场变化。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固收+"在今年变成了"固收-"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近期权益市场剧烈波动,可转债市场高位盘整,另一方面,也有部分基金经理操作激进的因素,有的标榜中低风险的"固收+",实际投向却是高风险、高波动产品。反观今年回报好的少部分"固收+"基金,基金经理在股票和可转债的配置上更倾向于低估值板块和低溢价可转债。因此,投资者要对基金经理以往的业绩、投资风格做到心明眼亮,还要看其有没有靠谱的团队支撑。
不过,也要理性看待"固收+"产品一时的表现不佳。浦发银行大连分行理财师冮茂军引用了一组数据:如果拉长周期看,成立3年以上的"固收+"基金中,其实仅15只产品净值下跌;即便是最近一年,"固收+"产品收益的中位值也有2.28%。也就是说,拉长时间来看,"固收+"仍是值得长期持有和投资的,建议投资人不要只看一时的业绩。
在近期市场波动加大的背景下,"固收+"产品的表现尽管远不如去年,但相比权益类资产,整体上仍显现出较强的韧性。因此,"固收+"产品仍是长期配置的一个选项,借助资产配置的力量,"固收+"产品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寻求平衡,相对权益类投资具有低回撤、低波动等特征,仍是当下稳健偏好投资者做理财配置的重要选择之一。
投资者在关注"固收+"产品时,除了选择好平台、优秀基金经理,还应多多关注基金经理的配置理念和持仓属性,观察其资产配置的能力。重要的是,投资者应抱有长期投资的心态,长期持有"固收+"产品,静待时间玫瑰的绽放。
(来源:浦发银行大连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