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洋水产企业如何走出疫情的影响,迎来复苏?近日,记者随同大连农商银行走进县域四家龙头企业进行调研和采访。在此过程中记者感受到,信心比黄金更宝贵,而信心来自于企业的发展思路,来自于企业的自救与转型,来自于银行业持续不断的支持。
富谷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近几年来受疫情影响,企业经营能力和收入有所下降,但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在大连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持下,2022年的经营状况有望得到有效恢复。记者了解到,由于疫情,以往占企业经营收入半壁江山的出口近乎中止,于是该企业果断转型,主打针对上海、成都等南方城市的销售,并渐入佳境,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0%左右。
蓝色牧场,潜力无限。金砣水产负责人告诉记者,2021年企业在海域每年投放海参苗约30余万斤,2022年企业在依附于海洋牧场开发的基础上,将继续扩大生产,投放海参、海胆和牡蛎等海产品,并在小长山岛附近竞拍获得2.8万亩海域使用权,继续着力于人工鱼礁、海洋装备、深水网箱海珍品养殖、海底增殖、休闲垂钓等,打造集休闲观光、垂钓、潜水体验、跟渔业捕捞作业为一体的综合海洋牧场示范区。“公司2021年较2020年收入有了很大增加,预计2022年随着海洋牧场的验收完毕以及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年销售收入有望实现1.5亿余元。”该负责人说。
办法总比困难多。疫情期间,有德渔业集团积极克服困难影响,探索企业的转型之路。如与皮口街道及多家企业共同以打造地方特色农业、创建“海参小镇”为主题的海参捕捞节;推出包括速发海参、高压海参、海米、虾仁、瑶柱丁、即食鲍鱼等海珍品深加工品种在内的更多产品;与多家互联网电商平台开展合作,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扩大销售。“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百姓消费逐渐复苏,企业的营业收入将会逐渐恢复到疫情前水平。”有德集团董事长姜春家对疫情后企业经营发展状况保持乐观态度。
大连海洋经济发展,需要走出去,更需要品牌的力量。带着这样的理念,棒棰岛品牌携大连海产品的影响力正走向全国大市场。据介绍,棒棰岛旗下已拥有大连棒棰岛海参发展有限公司、大连棒棰岛海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北京棒棰岛海参销售有限公司、沈阳棒棰岛海参销售有限公司四个全资子公司,构建起集刺参原种保护、苗种繁育、浅海底播增殖、粗加工、精深加工和营销网络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棒棰岛牌海参产品已成为“中国驰名商标”。
“拥有确权海域使用权面积18260亩,承包集体海域3000多亩,拥有海参育苗水体11600立方米,是国家唯一的国家级刺参原种场,可蓄养原种刺参3000万头……”缘于这样的实力和底气,缘于“棒棰岛”持续不断的品牌建设,“棒棰岛”海产在疫情期间实现了逆势发展,近两年产品销售量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其中海参系列产品的产销量一直居于大连同行业之首。
科技引领增强发展动力。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各家渔业龙头企业不约而同地聚焦海洋科技创新,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的技术合作,大力培育海洋新品种,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升海产品品质,打造海产品品牌,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纷纷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大连海洋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厦门大学等开展合作。如富谷建设了水产研发中心,主要设置水化实验室、病害与营养实验室、种质分析研究室、生物实验室、海洋食品研发室等,为富谷海洋食品养殖与加工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助力实现公司产业、科研机构一体化运营,创建水产养殖与加工新模式。棒棰岛海产的科技研发投入逐年增加,平均每年都在千万元以上。
渔业是大连传统优势特色产业,也是都市现代农业的支柱产业,对推进海洋强市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推进海洋牧场建设、全力打造海上“蓝色粮仓”是大连发展蓝色经济的出发点。为大连海洋水产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支持、精准发力助企纾困是大连农商银行坚守初心、服务“三农”和小微、助力大连高质量发展的不二选择。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大连农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为319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422亿元,支持海洋渔业发展贷款余额为45.47亿元。(中国金融新闻网记者 李南妮 通讯员 邵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