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突袭,居家应对,左邻右舍成了最近的陪伴。在同一个单元内,同一个小区内。甚至同一个业主群内,熟识或陌生的我们因为集体的居家变得更为亲近。一份热乎饭菜,一句温暖的问候……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成了特殊时期下城市里最温暖的互助。
同一个目标,同爱一座城。感谢!齐心战疫的大连人!
日夜忙碌守家园 点赞刷屏微信群
“白天顶着烈日,晚上挨着蚊虫叮咬,在没有遮阳伞、灯光微弱的情况下,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日夜紧张地忙碌着,为守护好我们的家园默默贡献,他们真的不容易。我们居家抗疫,他们却在与出出入入的居民接触中工作,为的是我们大家。我倡议,我们大家要向他们学习,多支持、理解他们的工作,给他们点赞!”
9月3日,星海融汇小区C区8号楼的业主微信群里一名居民的发声在群里引发一阵响应,大家彼此感动,情不自禁,顿时“点赞、感谢”刷满屏幕。
深深感谢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所有为抗击疫情付出的工作人员。


“各位志愿者大家好,今天6时开始全民核酸,请各位在各自小区进行志愿服务。”
9月2日凌晨3时半,碧海社区党委书记姜海燕扯着沙哑疲惫的声音,早早地在志愿者群里安排工作,而就在2个小时前,姜海燕才结束前一天的工作,在社区办公室内,很少能看见姜海燕的身影,每天从凌晨5时许开始,往返于6个核酸采样点、9个小区,记者初见到她时,她已经3天没洗脸了。
自8月28日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电话不停,奔波不断,社区工作人员不是在电脑桌前,就是辗转于核酸点位、居家隔离人员之间,吃饭都是抽空在工作位上简单吃几口。由于家被纳入管控区,碧海社区内有6个工作人员从8月30日接到隔离小区不进不出通知起就没回过家,仓库临时搭建的简易折叠床就是大家休息的地方。
姜海燕说:“我们平均每天睡三四个小时,舍小家顾大家,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责任心,确保小区居民能够平安度过此次疫情,在社区人手和精力都不足的情况下,下沉干部、楼长、热心居民纷纷参与到社区志愿工作中,充实社区抗疫力量,给了我们很多支持,社区和居民一条心,拧成一股绳,我们有信心战胜一切困难。”
邻居同事齐相助 蔬菜瓜果满冰箱
“有邻居和同事的爱心,才让我在封控居家期间还能吃上爱吃的白菜馅饺子。”
4日中午,家住沙河口区西连街蓝天星海小区的苏女士将几盘热气腾腾的白菜馅饺子端上桌,拍照发到朋友圈。作为次密接,9月1日,苏女士一家接到社区通知,需要封控居家隔离。
通知来得挺突然的,家里什么也没准备,冰箱空空如也,但因为我有很多热心的邻居和同事,四天下来,家里的冰箱被塞满了。

苏女士告诉记者,因为单位有同事是密接,作为次密接,9月1日一大早,她突然接到社区的通知,需要封控居家管理,每天有“大白”上门做核酸采样,其余时间都不能出门。
苏女士说“因为没想到,家里什么吃的都没准备。门上被贴了封条,当时确实有点慌。”
一方面担心一家三口这几天的口粮,另一方面也怕邻居看到自家的封条会恐慌。
但令苏女士没想到的是,在发现她家被封后,周围的邻居纷纷送来问候。“好几个邻居问我,什么情况,家里有没有吃的。当得知我家里没存什么食物后,六楼的邻居就把一包土豆放在了我家门口。紧接着,三楼的邻居又放上了倭瓜。当天中午,单位的同事开车来把蔬菜肉蛋放到了门外,连葱姜蒜都想到了。”原本空空的冰箱,就这样被大家送来的食材填得满满当当。
由于苏女士家住在一楼,同一单元的邻居出门买菜都会隔着小院喊苏女士一声,问她缺不缺什么东西。“3日晚上,住在三楼的邻居要去买菜,问我想要什么,我说要是有大白菜就给我捎一棵。结果当天市场没有白菜,邻居就从家里把她之前买的白菜放到了我家门外。”
4日中午,苏女士用这棵白菜包了一顿饺子。“这顿白菜馅饺子,里面的白菜是邻居提供的,其他的配料是同事送来的。所有需要的材料该有的都有,这饺子味儿和平日吃的一模一样。但吃到心里,感觉又不一样,多了特别的邻里情、同事情。”苏女士说,正是邻居和同事的关心照顾,才让她一家在封控居家期间也能吃到爱吃、想吃的菜。
“隔离不隔情,这一次封控居家,让我收获了更多的人间温暖和感动,真切感受到什么是患难见真情。希望我能早日解除隔离,到时我也到社区做志愿者,帮助我的这些邻居。”苏女士动情地说。
“临时奶奶”爱心投喂 暖胃又暖心
“开门孩子,奶奶来送饭了。”
9月4日中午,甘井子区椒金山街道金贸社区华东路47号楼楼长王禄琴端着热气腾腾的饭菜敲响该楼一名“留守”高中生的家门。
17岁的李立本(化名)是一名高中生,其父母受疫情影响隔离在开发区无法回家,9月1日,因联系不上独居的孩子十分着急,便委托王禄琴帮忙去家里查看情况。收到求助信息,王禄琴第一时间入户与男孩取得联系。在走访过程中,得知了男孩不会做饭一直点外卖,王禄琴就主动提出帮助男孩做饭。
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70岁的老党员王禄琴每天入户排查、发放出入卡、协助核酸采样,和年轻志愿者一样奔波在抗疫一线。自9月1日起,王禄琴每天放弃午休时间跑回家给孩子做饭,已连续4天为男孩提供爱心餐。
“奶奶一天来送两顿饭,每顿都有两个菜,荤素搭配,比外卖好吃多了。”
李立本告诉记者,将来长大了,他也要像王奶奶一样做一名志愿者,去帮助他人、温暖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