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即将开启。今年我市有30927人参加文化课考试,设10个考区55个考点1062个考场。在高考倒计时的这段时间,考生应该怎样安排日常学习?记者采访资深教育工作者,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教师邰海峰,为考生梳理了8条实用的考前建议。
建议1
回归基础抓主干
邰海峰说:“考前十几天的总原则是回归教材,尤其要关注教材中的‘边角余料’,做到知识点无遗漏。”要关注教材中的例题、课后习题,毕竟高考命题是以教材为最基本依据的,历年来的每一道高考题目都在教材中有背景。这十几天还可以多准备一些写作材料,如人物故事、典故、报纸上的重要新闻和评论等,以便在写作文时运用。
建议2
反思错题谋新意
不建议做更多的新题和难题,最应该做的是把每科试卷和错题拿出来反复看,快速回忆解题思路和方法,尤其关注还不是很熟练的错题,要认真研究,快速形成正确的思维模式。尤其不建议老盯着难题做,那样会增加心理负担,也不建议苦练自己最薄弱的题型和方法,要大胆放弃,因为学了3年还学不懂的知识,很难在最后几天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建议3
演练真题促实战
还没有做往年真题的同学们一定要把最近3年的高考真题做一遍,认真对照参考答案,研究评分标准,看看什么地方给分、什么地方扣分,力争做到规范答题。
建议4
专题训练寻突破
建议每个学科总结5个最有希望“提分”的考点,可以请老师给准备一些难度适中的有价值的相关题目,进行有效的专项训练,这样有可能在短时间内突破短板,实现快速提分。
建议5
适度模拟保手感
适度做题,让自己的思维一直处于良性运转状态,并关注一些“新题”,目前的高考命题倾向于创设真实情境,“无情境,不成题”,很多题目在立意表达方面突破传统常规,可以选做各省市模拟题中比较有新意的题目,能让自己的思维活跃起来,增加临场经验。
建议6
避免非智力性失误
事实上,每一次模拟考试,考生都有很多不应该的失分,不是不会,而是马虎、审题失误、解题不规范等非智力性因素造成的。在高考前的最后阶段,一定要特别重视这些容易出现的非智力性失分点,避免失误。
专注于题目,看清给的条件是什么,让回答的问题是什么,切不可在审题上出现错误;专注于笔尖,知道自己在写什么,考场上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避免手脑不一致;专注于思路,知道自己该写什么,在解答一些综合性题目之前,要先将思路理清楚,作文列个提纲和要点,理科复杂问题先在草纸上演算。有了明确思路后再答题,避免半路涂改,有时答题过程写了一半发现思路不对,划掉重新写,可能答题纸上已经没有空间了,所以,理顺思路再答题很重要。
建议7
调整作息饮食和情绪
不过分放松,也不过度紧张是最好的状态。考前十几天一定要以平常心度过,保持身心最佳状态。在保持日常学习和生活节奏的同时,适当减轻复习密度和难度,调整日常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注意身体健康,不做与日常习惯不同的事情,不盲目以特殊食品突击补充营养,合理安排膳食,每日多吃点蔬菜、水果。注意身体安全,不做剧烈的、有风险性的体育运动。
考生出现考前焦虑的情绪很正常,不用为此过度紧张。这段时间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家庭氛围,考生家长和考生都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减少不必要的社交活动,亲子之间保持适度的沟通交流,有助于共同减少焦虑。如果考生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可以主动释放情绪,与家人、老师、朋友倾诉聊天,在操场慢跑20分钟,在空旷的地方大喊等。建议考生多给自己正面的心理暗示,比如“我今天状态很不错”“今天又弄懂了一个知识点”等。
建议8
提前准备好考场备品
除了做好知识的准备和心态的调整之外,物品准备也很重要,可以准备一条小毛巾和容量适度的水杯,有助于考场上稳定情绪。要保存好学校老师的联系方式,考试当天发生任何意料之外的事情不要着急,一定先和老师取得联系寻求帮助。仔细阅读《考生须知》,高考的规则很严格,与平时的模拟考试有很大不同,比如,答题纸不小心损坏或洒上水了,或者主观题写错区域了,平日模拟考试时可以更换,但高考考场上更换答题纸要履行严格程序,很耽误时间。此外,答题纸上不能使用涂改液及修正带,否则会被视为违纪取消成绩。
高考前的这十几天,不长,但也不短,想快速提升能力实现逆袭不容易,但是快速提升考试状态却是可能的。考生们要坚定必胜的信念,把自己的真实水平充分发挥出来。(来源:大连新闻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