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人影防雷中心数据显示,大连地区8月4日16:16起有雷电活动发生,4日16时至5日03时大连地区(不含海上)共发生雷电4417次,最大雷电强度达245.11KA,发生在中山区,发生时间为18:45,为今年入夏以来最强雷电过程。雷电发生主要时段在4日19时至21时,其中19时至20时共发生雷电1528次。
目前是大连地区雷电活动的高发季节吗?应该怎样科学防雷?应该掌握哪些防雷知识?本报记者采访大连市人影防雷中心高级工程师王赟进行解读。
雷电活动有季节性吗?雷电是如何产生的?
我市雷电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在4至10月,集中在夏季的7月和8月。大部分雷电活动都伴随雷暴天气,并伴有强风和强降水。雷电活动发生要有雷雨云,雷雨云由积雨云转化而来,其转化有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剧烈的对流活动,使积雨云块产生相互间凝聚、碰撞、分裂等激烈运动;二是运动中发生摩擦,根据摩擦起电原理,积雨云块裂变成带不同电荷的雷雨云。
气象部门开展了哪些服务来防范雷电灾害发生?
针对此次过程,大连市气象台紧盯雷达回波发展趋势,及时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和雷雨大风黄色预警信号,过程中加强监测预警,升级发布了雷电橙色预警信号,强调了正在加剧的风险,提醒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做好防范。
据了解,目前,大连市气象局拥有基于地基系统的雷电探测仪设备,通过测量云地闪回击电流辐射的强电磁脉冲对雷电进行定位。未来,还会持续加强地基雷电探测设备建设,实现全方位组网监测雷电,实时跟踪监测雷电活动发生。
今年以来大连市气象局已发布雷电监测日报77期,月报2期。尤其入夏以来雷电活动频繁,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为进一步普及雷电灾害防御常识,提升群众防灾避险能力,上半年共开展防雷气象科普“四进”活动18场次,派发防雷气象科普宣传品8千余份。通过“大连气象”官方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多渠道开展防雷科普宣传,提醒公众科学防雷,有效避险。
雷电发生时,如何科学有效地防范雷击?
如果正处在野外,应立即寻找庇护所,首选装有避雷针、钢架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具有完整金属车厢的车辆也可以作为防雷庇护所,但要注意不要靠近避雷设备。
在没有掩蔽所的野外,要尽快离开空旷地带,也不要待在开阔的水域上。避免站在山顶、楼顶等制高点,不要靠近孤树、电线杆、旗杆等,不能停留在干草堆、帐篷等无避雷设备的物体附近。此外,身上尽量不要携带导电物体,不要把铁锹、锄头等带有金属的物体扛在肩上。
夏季为大连地区雷电多发期,市民群众应及时收听收看雷电预报预警信息,在野外活动注意防暑降温的同时,要特别注意人身防雷。同时也请各单位、部门尤其是通讯、电力、石化等防汛重点单位应按照防雷技术规范做好重点设备的防雷安全检测和维护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大连市气象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