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全国机械设计基础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成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的指导下,由教育部机械原理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大连理工大学)、教育部机械设计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哈尔滨工业大学)、教育部机械设计课程群虚拟教研室(中国矿业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一届(2024-2025学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生机械设计基础类课程实践作品竞赛”(以下简称“竞赛”)即将进入报名阶段。现将竞赛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竞赛背景与宗旨
机械设计基础类课程作为机械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其实践教学对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竞赛旨在立足机械设计基础类课程实践教学主体内容,建立以学生实践作品为载体的教学成效分享与共享平台,推动机械设计基础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提升教学质量成效,推广应用课程建设经验和教学研究成果。
二、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主办单位:
教育部机械原理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大连理工大学)
教育部机械设计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哈尔滨工业大学)
教育部机械设计课程群虚拟教研室(中国矿业大学)
承办单位: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协办单位:贝尔数据科技(大连)有限公司 持续招募
赞助单位:后续招募
三、参赛对象
参与并完成2024-2025学年(2024年8月-2025年7月)机械设计基础类课程实践作品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本科生。
四、参赛作品
(1)作品提交物:主题聚焦机械设计基础类课程实践教学(包含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对应大作业、课程设计、实验等实践环节内容)的学生作品,不限工程案例(如动力机械、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轻工机械、通用机械、机器人等),提交的作品必须包含设计报告与设计图纸,可增加实验报告、三维模型/动画、实物样机图片/视频、实验原始数据等。
特别说明:实验类作品应包含实验设计、实验原理与方案(含实验台工程图或三维模型)、实验工况、实验测试数据、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报告等内容。
(2)作品完成时间:参赛个人或团队基于所在高校相关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规定的机械设计基础类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等)的实践教学任务,完成实践教学内容,参赛作品完成时间为2024-2025学年。
(3)作品类别:大赛按照机械设计基础类课程内容,将比赛作品分为传动机构类、常用机构类、整机系统类3大类别。
A. 传动机构类:主要包含但不限于齿轮传动类、带传动类、链传动类等设计内容。
B. 常用机构类:主要包含但不限于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设计内容。
C. 整机系统类:主要包含驱动部分、传动部分、执行部分3部分的设计;鼓励面向实际工程需求或未来机械需求的整机系统创新设计。
五、赛程安排
本次大赛分为报名、网评、会评、路演四个阶段。
(1)报名:参赛院校在2024-2025学年(共两学期)相应课程教学活动结束并提交学业成绩单时,指导教师推选该教学班成绩单上有本班特色和竞争力的学生(个人或团队)参加比赛(不限成绩,不限名额),获得推荐资格的学生在教学活动结束后的大赛报名通道开启期间提交参赛材料。报名流程见附件-竞赛网站及报名流程。
(2)网评:2024-2025学年两学期的初赛推荐结束后,将在2025年7月中下旬,工作组织委员会组织评审委员会对线上提交的所有作品进行线上评审,各组别按照网评成绩由高到低排名,各组别视参赛作品数量择优推荐会评。
(3)会评:获取会评资格的作品,将采用视频会议方式进行线上展示、答辩互动,会评结束后将按各组别会评参赛作品数量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三个虚拟教研室拟对获奖学生和指导教师(个人或者团体)予以表彰和鼓励,并颁发奖励证书。同时给予一等奖3000元的现金奖励。
(4)路演:部分一等奖作品的团队、指导教师将受邀参加全国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类教学研讨会并进行教学案例及成果的分享、交流与展示。
六、报名方式
各参赛作品可通过“第一届(2024-2025学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生机械设计基础类课程实践作品竞赛官方网站”进行报名和作品提交(报名流程见附件2竞赛网站及报名流程)。参赛作品报名与作品提交时间为2025年5月15日至2025年7月15日。
请有意推荐学生参赛的指导教师扫码填写报名统计表。
七、参赛材料
(1)报名阶段提交的材料(每个文件应小于100M)
①设计报告(必选材料):机械设计基础类课程实践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为教务处下发教学任务的名称,教学大纲需要加盖学院或学校教务处公章)、任务书,学生完成该课程教学任务提交的原始文字作品(设计报告、分析报告、实验报告、答卷等,限1项,格式为pdf,多个文档可合并一个文件)。
②设计图纸(必选材料):实践环节对应的设计图纸,如运动简图、装配图、部件图和零件图等(限1项,格式为pdf,多张图纸可合并一个文件),每个文件应小于100M。
③三维模型(选填材料):如有三维模型可依次上传,格式为STEP/STP,每个文件应小于100M。
④仿真结果(选填材料):设计过程中仿真动画(限1项,格式为MP4)、仿真程序(限1项,格式为txt)、有限元分析结果图片(限1项,格式为pdf,多张图片合并为一个文件)、仿真结果曲线图片(限1项,格式为pdf,多张图片合并为一个文件)等,每个文件应小于100M。
⑤实物作品(选填材料):上传实物搭建过程和实物搭建完成的照片(限1项,格式为pdf,多张图片可合并一个文件)、实物运动视频(限1项,格式为MP4)等,每个文件应小于100M。
⑥实验测试(选填材料):上传实验过程、实验结果数据及实验报告等文件(限1项,格式为PDF),每个文件应小于100M。
⑦附件材料(选填材料):如用户调研报告、作品过程记录、实际工程背景等(限1项,格式为PDF),每个文件应小于100M。
⑧作品封面(必选材料):上传一张能够展示作品方案且凸显作品特色的图片(格式为JPG/JPEG)每个文件应小于100M。
(2)会评阶段的补充材料:演示PPT(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16:9)或视频(限1项,格式为MP4,200M以内),用于展示设计思路、设计过程和最终成果。
八、知识产权
(1)原创性声明
参赛作品必须为参赛团队或个人的原创成果,不得抄袭、剽窃或直接使用他人的成果。参赛团队或个人需提交“参赛承诺书”,承诺作品的原创性,并由参赛成员和指导老师签字。
(2)使用与授权
竞赛组织方有权免费使用参赛作品及相关资料,用于非营利性目的的教学、平台展示、宣传、学校之间的共享等。未经学校或作品所有者同意,不得将参赛作品及相关资料用于商用。
(3)侵权责任
若参赛作品被发现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参赛团队或个人需承担全部法律责任。竞赛组织方有权取消侵权作品的参赛资格,并追回已颁发的奖项及奖励。
以上条款旨在保护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维护竞赛的公平性和合法性。参赛团队或个人在提交作品时,即视为同意上述知识产权使用规范条款。